随后柳橙的官阶、武力等情况,逐一出现在百里云的脑中。
“柳偏将,你觉得再以轻骑阻拦是否可行?”
百里云脑中又冒出之前以轻骑阻拦齐军成功的方案,便开口询问。
柳橙闻言,摇了摇头道:“先前轻骑能够成功,是因为齐军阵型尚未成型,而且距离城池较远。”
“此刻百姓在前,距离城池不过五百步,轻骑根本无法施展,混乱之中极易伤到百姓,此法万不可行。”
这时,百里云脑中又陆续出现其他诸人的信息。
他快速地梳理一遍众人信息后,又看向柳橙身旁的一人道:“张副将,你可知齐军驱赶的百姓来自何处?”
张副将本名韩涛,除了英勇善战外,对各地的山川河流、民风习俗也十分了解。
百里云知百姓是此战的关键,便又开口询问。
韩涛闻言,朗声答道:“齐军驱赶的百姓乃齐鲁流民,并非一村一地之人。”
百里云闻言,眉头皱得更紧。
他本想着若齐军驱赶的是附近的百姓,或可以找到此地的耆老、尊长,让他们出面喊话。
只要百姓不甘驱使,他就可趁机出兵,助百姓脱困。
但是若是流民,彼此间并不熟悉,更没有信任。
流民既知他们不敢攻击,又有刀斧在后威胁,自然也不会冒险逃离。
“报!齐军已近四百步!”
这时,一个传令兵大叫着跑了进来。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慌乱。
此事对于别的军队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对于他们这样一支仁义之师来说,却是两难之地。
“百里将军,要不我们佯装撤离,待齐军散去百姓后,我们再趁势反扑?”
一个年约四十,面色黝黑的汉子提议道。
百里云望去,知此人名叫李潇,本是庄稼汉。
后来机缘巧合,娶了一个大儒的女儿为妻,才开始读书。
不过他启蒙虽晚,但是天分极高,十年苦读下来,竟不比同龄中优秀之人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
百里云听了他的建议,还未来得及回答,就又听到柳橙的声音响起道:“此法不妥!”
“我们最擅长的就是远射,一旦失去这个优势,我们根本就抵挡不住齐军的冲杀!”
“况且城中百姓虽已撤离,但是离此也不远,若是齐军不守城池,趁势追杀,我们根本没有反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