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听明白,请玄奘法师,再讲讲啊!”
“如何判断某一业力属于定业或不定业呢?”
西门飘雪说道。
“那我就再再讲讲啊?”玄奘法师说道。
首先,根据行为动机判断,考量这一行为是否故意造作。
若是有心为之,便属于定业。
若是无心造作,如无意间伤害到其他众生,虽也造下业力,多属不定业,将来可能受报,也可能不受报;可能报得重,也可能报得轻。
其次,根据对治情况判断。
若是造业之后立即以忏悔进行对治,即使所造是定业,也可能因此产生变化,成为不定业。
就像做了错事之后,若能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补偿,可能扭转原有矛盾,化解原有问题。
反之,非但不求忏悔,甚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鸣得意,可能加深对方的仇视,加重未来的报应。
佛教特别提倡忏悔法门,以此消除业障和违缘。
所谓共业,指相同行为形成的业因,将会感得同样的果报。
所谓别业,是指个别不同的业因。
对于每个人来说,身体有强健、衰弱的不同,容貌有端庄、丑陋的不同,生活条件有富裕、贫困的不同,这些都属于别业所感。
共业,取决于众生共同的行为,或是有共同利害关系的行为。
比如同在屠宰场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直接参与宰杀。
虽然他们没有直接造作杀业,但只要处在这个利益集团中,收入中包含因屠宰而产生的利润,就不能脱离与杀业的关系。将来招感果报时,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罪业。
就像法律在惩处犯罪集团时,其中某些人虽然未直接参与杀人、抢劫或诈骗,身处犯罪集团,参与其他相关事务,并从犯罪所得中获利,那么,同样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我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都是共业所感。
我到过玄灵大路多次,那里风调雨顺,少有灾害,环境非常和谐。
生活其间的人,对自然怀有真诚的关爱之心,不会随意践踏一草一木,更不会随意伤害动物,哪怕是微小的动物。
所以,大自然也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让人们在它的怀抱中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