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人生苦恼的原因,以及解脱轮回痛苦和达到无苦境界涅槃的修行方法。

侨陈如等五人听法后,成为佛陀最早的弟子。

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初转大轮”。

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为桥陈如等五人说法,并度他们为僧,标志着佛教的诞生。

从此佛教有了教主,释迦牟尼,形成了基本教义,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成立了僧团组织,僧伽。

释迦牟尼35岁成道,80岁去世,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他奔波于各地传教说法。

传教的范围主要在恒河流域地区,东至瞻波,西到摩偷罗。

传教过程中广收门徒,使僧团组织逐渐扩大,结交国王和商人,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他在北天竺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罗林中去世。

纵观释迦牟尼为求真理而奔波的一生,并没有什么神秘色彩。

相传佛陀去世后的次年,其弟子举行了第一次结集,将佛陀一生说教的内容会诵集成,形成了早期佛经阿含经,约公元前一世纪由小乘佛教徒整理成文字。

经文中以释迦牟尼的事迹作为阐述教义的背景资料,这样就产生了简单的释迦生平事迹,虽然加进了神化笔墨,但释迦仍是人间教主的形象。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

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

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

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调象师领会了国王的意图,将大象牵到殿前。

盲人们闻声围了上去,有的摸到腿,有的摸到牙,有的抓住了尾巴,有的拉住了耳朵……

“禀报大王,大象就像一根桩子。”

“不对,大象如同簸箕。”

“大象像一根绳子。”

“大象如同圆滚滚的酒瓮。”

“大象就像房梁。”

“大象就像扫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