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二月,信王魏珣交还辅政之权。
无论往前数几朝,随着帝王的成长,从来辅政之臣与皇权的矛盾总是日渐加剧。后果不是辅政的臣子废掉君主,进阶称帝,便是君主拿下权臣,彻底亲政。
然大魏的这对兄弟君臣,却似乎是个意外。心平气和、兵不血刃进行了权力的交接。之后,信王还是信王,执大魏兵甲,守临漳要塞。而邺都城内的天子一如往常,批阅政务,处理朝政。
这样的过度,自然得让人惊讶。
其中,最恼怒切齿的当数梁国的明镜公主。
她好不容易在这数年里,根据暗子带回的消息,勉强拼出一点大魏内部的面貌,想着借他们兄弟不和之时,怂恿靠近大汤山处的五小国,打通一线天天堑,孤注一掷破了大魏国都。以此功劳得梁国宗亲支持,从而上位。实乃梁国国中权贵各派分流,除非持昔年君主金印方得一统,然金印流失久矣,她才出此下策。却不想魏国的这对天家兄弟竟又和睦起来。一时间,她虽不甘心多年经营,却也只得稍稍收敛,然到底不曾彻底放弃,只作观望状。
而魏珣之所以愿意交出辅政之权,除却杜若的劝说,原还有一层缘故,便是在此。去岁派出千机阁调查,亦是查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明镜,欲攻邺都。
如此,他方才没再因着心中郁气而挑节选日,在得到消息的当日便直接呈卷宗,交印章。甚至还附信承禀,言说明镜一事,让天子加防大汤山。
原本边防巩固,魏珣也无须事事问过魏泷。然有去岁调遣南境兵甲惹他不快在前,尤其又想到杜若百般劝说交还辅政之权,那段时间里,她唯恐自己知晓生气,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地与深宫之中的皇后通信,旁敲侧击地劝解,虽后来他亦知晓了争相,却也只是气她一人担下此事,不与他言明。
而更多的则是心疼她的苦心,她实在太渴望平静了。
故而魏珣不欲与魏泷再起冲突,且先同他说了一番边防巩固之事,想着得他同意再掉西林府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