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伐天豪言壮语道:“若是被奸人所害,那才是千古奇冤。”
一旁点着几盏增添房间明亮度的烛火,随突然吹进来的微风,而左右摇摆不定。
“党派之争,此消彼长,你胜我败,乃是常有之事。”刘伯温想到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事情,不禁有些担心自己的下场了。
“恐怕不只是想分出胜败那么简单吧!”伐天眼神如刀,话锋如箭:“大人,依我看他们是想赶尽杀绝,不然也不会如此步步紧逼,置之死地而后快。”
“老夫乃大明开国元勋,谁敢置老夫于死地?”刘伯温一代开国军师的威严,掷地有声。
在刘伯温不怒自威的气势下,伐天的气场毫不逊色,不紧不慢的列举道:“前有韩信、后有岳飞,功高盖主而死的功臣,比比皆是。”
“功高盖主。”刘伯温哑然失笑道:“老夫为皇上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足下是不是张冠李戴了。”
“不然。”伐天依旧是侃侃而谈,将当年的事迹一一列举出来:“当年龙湾之战,陈友谅率十万大军压境,我军所有将领都主张撤退或投降,包括当今的皇上;只有您一人洞悉天下局势,分析利弊,以一人之雄辩,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坚决主战伏击陈友谅,最终大获全胜,才有今日开立新朝的局面。这是皇上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在主君看来无异于功高盖主。”
“强词夺理!”刘伯温毫不客气的训斥道:“身为谋士,出谋划策乃理所应当,足下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伐天不顾刘伯温训斥,继续说道:“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韩林儿在安丰告急,前来求援;是大人力谏皇上不能去救自己的主上,一来,可以让韩林儿这个无用之人自生自灭,二来又可以让皇上避免弑主的恶名,从而取而代之,一举两得。但皇上并未采纳,仍出兵救主,救了韩林儿。事后又证明大人您是对的,皇上最终还是杀了韩林儿。”
朱元璋起初是跟随‘明王’韩山童起义反抗元朝,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称‘小明王’,韩山童死后,韩林儿自然就是朱元璋的少主了。
朱元璋杀害自己的主上韩林儿,虽然不为众人所知,但分析其中利弊,不难猜到事情的真相;毕竟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怎么可能拱手让给一个毫无作为的毛头小子呢?
刘伯温知道此事有些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心中有点的惭愧,掩面咳嗽了一阵,摇了摇头道:“弑主之名虽恶,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当今皇上有朝一日也身处韩林儿之境。”伐天轻描淡写的说着,眼神却锐利的看着刘伯温:“他会不会担心中丞大人也做同样的决策呢?”
是啊!如果朱元璋也身处绝境,他会不会担心刘伯温又力谏新主,让其见死不救,从而让新主取而代之。
屋外的树枝被狂风吹得沙沙作响,屋内的烛火也忽明忽暗,摇摆不定。
“哼!足下休要再说此等悖逆之言!”刘伯温先是一股怒气冲冠,但仔细想想伐天的话也不无道理,从古至今的帝王都是生性多疑。刘伯温看了看屋外随风摇摆的树木,解释道:“老夫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但自古以来,天下君王皆是生性多疑。”
“放肆,皇上的品性岂容你来妄论。”刘伯温看着伐天质疑道:“你如此挑拨,意欲何为?”
“挑拨?”伐天摇了摇头,躬身一拜,敬重的说道:“晚辈只是敬佩大人,一心为大人着想而已。”
“哼!”刘伯温不屑道:“老夫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大人您受奸人谮害,真相不明。”伐天又重提有人构陷刘伯温占了一块王气之地的事情,来提醒他道:“应该尽快认清当前局势,然后自救啊!”
“老夫相信皇上明察秋毫,会还我一个公道的。”刘伯温看着摇摆不定的烛火,心中有些发虚。
“真的会吗?传闻青田知县经常来探望大人,想必是皇恩浩荡,他也来沾沾福气。”伐天话里有话,暗示朱元璋派青田知县来监视他。
刘伯温也知道此事,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装糊涂,冷冷道:“足下拐弯抹角,是在嘲讽老夫吗?”
“伐天不敢。”伐天继续温言劝道:“如今局势不利,伐天只是想让大人尽早做好打算而已。”
刘伯温也知道当下事态不容乐观,但身为臣子就该本分,于是故步自封的说道:“老夫好得很,就不劳你费心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伐天话锋急转,想让刘伯温承认自己一直不敢承认的事实:“大人为何不肯直面事实,承认皇上为何会厚此薄彼的真正原因,又是为何让身为开国元勋的您被贬还乡?”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伯温早已疑心朱元璋,为何会如此吝啬自己,排斥自己,自己明明还可以大有一番作为,如今却不得不被贬还乡,之前只是自己不愿去深想,毕竟多想无益;然而被伐天和朝中那些政敌这么步步紧逼,一些不愿深思的事情,不得不深思起来,就这样刘伯温的内心仿佛被深深刺痛。
刘伯温回想起朱元璋让自己告老还乡时,突然一阵不明所以的冷漠,如今终于可以解释得通了。
“忌惮,真的是这样吗?”刘伯温掩面咳嗽数声,仍然心存幻想。
伐天不做评断,只是淡淡的说道:“大人您心中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