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590 章 590X

工厂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素质和效率的工人,不但会教授工人简单的读写,甚至还有自主开办学校的。

目前来说,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这块土地上还没有产生特别激烈的矛盾——一来是因为商人的地位还未完全上来,出于对于官府的畏惧,一些作坊主和工厂主都会比较控制,不会对工人压迫得过狠。压榨虽然有,但是遵循了传统的风格,也就是学徒式的压榨,一旦超过限度就会被乡人谴责。二来,则是因为有一个阶级顶在前头,就是官府和军阀。

这不表示当资本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们的野心不会膨胀,试图最大程度地压榨出剩余劳动力。但事实上,夏国的历史证明了,若从一开始,政府就掌握好了资本的缰绳,不让资本反过来拥有挟制争执的力量,双方的关系就不会失控。

太子登基后,在限制了世家的“权利”之后,花费了多年,也发展出了一套平衡资本和人民的制度。这套制度经过多年完善,渗透到法律,教育,政治等领域,最后形成了五百年后的社会——本质上,这套制度是以教育作为了核心,自思想方面改变社会观念。

这也让殷怜意识到一件事。

社会制度改变的核心在于思想的进步,而思想进步的核心应当以教育为主,法律为辅。

如果说法律是治标的抗生素,那么教育就是培本的食疗。

前者快而有效,后者慢而治本。

相比工商业发达的省市,重林省却是一个比较传统保守的农业省。它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平民的识字率并不高。与很多人认知相反的,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小康家庭的女性,才是文盲的主体,而出来工作的贫困女子,很多都至少能识数,甚至能简单地认识一些常见字——不到能赖以为生的程度,但是确实可以协助她们完成一些工作。

殷怜问道:“扎嫂,这些篮子上的木牌是谁想出的主意?”

扎嫂为之一愣,想了想说道:“谁想出的主意……大伙儿都这么做啊。”

殷怜便问道:“这编号是谁写的?”她知道这数字肯定不是扎嫂自己写的——会写和会认是两回事儿,而且这字迹一看就很稳,绝对是个常写字的写上的。

扎嫂说道:“街口杂货店老板的秀才儿子……买竹篮子的时候会直接附赠一个牌子,帮忙写上编号。如果弄丢了的话,可以花一文钱专门补上一个。但这个牌子也不是他们家才买的,城里的杂货店都卖,我听说樊城那边也有这样的店。”

殷怜点头。

她绕着院子走了一圈,问了很多个问题,多半都是问一件东西的来历,有些东西会引出本地的一些风俗,有些会引出近年来的一些当地政策,还有一些则只引出了主家的经济情况和家庭八卦。

但是询问的过程中,却给殷怜带来了很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