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原作剧情比较简单,并没有说“魏明仪私下有人,不想履行婚约”到底是她自己的意思,还是未婚夫编造出来的诬陷。桂成山在这里取了一个三角恋的意象,认为魏明仪私下确实有追求者,但她其实是被陷害的,原先并没有私奔的意图,而且本身也确实对未婚夫有好感,否则不至于被哄骗那么久。
桂成山在里面加入了一些狗血元素,让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更加复杂,虽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疑案的成分,但是在他看来,却是令剧情更有张力的改变。
自古至今,小说戏剧讲的都是人,说的是人类的各种感情和经历。所以感情纷争和狗血故事绝对是不同时代观众共同的爱好。不管科技如何发展,桂成山认为这一点是不会变化的。
他不认为黑怀朱还能找到更好的表现手段。
但是当真正看到影片的时候,他发现黑怀朱还真的就使用了一种与他完全不同的解读路线。
这就要提一提岳珂写这个故事时候对于魏明仪的背景设定。在岳珂原本的设定里,魏明仪之所以无法拒绝婚约,是因为受到家庭的束缚。
但如果只是这么写,对于现代的夏国人来说固然可以理解,但很难引发共鸣。夏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只有略少于一半人会选择生育,选择生育的人里面,可能不到一成的人才会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大部分人都不指望孩子养老,所以养孩子很多时候都跟养宠物似的。
曾经人们把宠物当孩子养,而今人们将孩子当宠物养。当然出于社会道德的关系,这话不能直白地说出来,而许多人确实也感觉不到这一点。
但在殷怜看来,这个时代,人们在养宠物,养ai,养孩子上的态度的方式,其实相当混杂,看不出明确的区别。
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普通人其实已经很难感受到那种父母兄弟,亲人好友相依为命,扶危济困的深厚感情。夏国人都独立而精明,依赖于良好的社会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很强,但是这种道德观也非常利害分明——不是说他们的观念功利或者自私,而是说这些观念都过分守分寸。
举例来说,在国内的风俗之中,往前推二十年四十年,人们的邻里关系往往更加自由也没有界限,随意串门更是常事,但在殷怜这一辈,已经很讲究非请勿入了。这其实也无需上升到社会冷漠上,纯粹就是大家的教育更讲究隐私和尊重。
在夏国这个情况更严重,而且上升到了家庭内部关系。
父母不能强制孩子去学习某些知识,只能进行相应的引导。法律规定了每个年龄的孩子最低的教育花费预算,和相应教育和娱乐比例,超出这个数额,父母完全可以拒绝——当然,如果家庭条件够好,父母也不一定会拒绝。
这在保障了双方权益的同时,也让家庭关系变得程序化。加上很多时候,机器人代替了家庭之中的许多工作,导致一般的亲子接触更少,家庭关系更加客气而不是亲密。
当然,考虑到夏国这五百年的文明都没有中断过,而且这些年来各种文学资料都保存得极好,所以大家也不是都不知道古代与现代在家庭关系上的不同,只是印象会更加片面。就好像在殷怜的世界,很多人印象里古代重男轻女,那么古代的所有世家应该好名好利,把闺女的贞节看得打过人命——其实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在现代夏国人看来,五百年前父权对于孩子的压迫更严重,所以小说影视一般也多往这个方向描写。在这种刻板印象下,如果不做描写,很多观众不可能理解子女面对父母时候的复杂感情,而很容易把对方纯粹当做反派看待,继而觉得没有做出有效反抗的魏明仪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