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55 章 655

当然,实际编剧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殷怜提供的资料太过丰富,所以大家的灵感泉涌而出是真的,可就因为想法太多了,所以每个人都有不错的想法和构思。老师也没有强行给他们制定一个方向,而是带着他们尽情地头脑风暴,

夏国的教材是带有各种社会事件作为实例的。这些实例在地球不能用,殷怜就在编撰的过程之中,尽可能地通过网络和拜托熟识的警察和法律系统的专业人士进行查找,最后一一替换成了各种本土性质相似的新闻。

孩子们的剧本也多数是以这些现实事件作为素材而创作的。在老师看来,这些孩子们的短剧自然都是非常浅薄而稚嫩的,虽然在多次练习之后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比起更多专业且成熟的作品,他们还有太多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

但他们的作品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和亮点。不如说,正因为是孩子,所以思维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由和天马行空,所以很多时候创作出来的东西,也更能让人惊叹。

按照老师们的想法,他们预先的设计也就是希望孩子们以这个主题编几个故事,结果他们切入的角度比想象中还要玄奇,好几个孩子都提出了相当有意思的故事线。童彤提交的剧本,是讲一场“地府制度改革——拔舌地狱篇”,在设定里,地府要对于原有的制度进行时代性改革,把原本落后于时代的一些阴间法规改革成更适合时代和现代人观念的,然后引出关于拔舌地狱的争论。

而从这个争论里,才引出了关于造谣者,传谣者以及受害者的之间的争论。童彤是这些孩子里,在文学造诣上比较深的一个女孩子,受限于年龄,她的剧本内容很多地方都不算是很成熟,很有说服力,但是老师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她故事中的亮点。

具体内容的逻辑缺陷不提,只说故事主线,童彤的故事写了一场由规则改革而引起的审判。为了能帮助地府作出决策,各种谣言案的参与者被带上法庭,然后纷纷给自己辩护,并彼此指责。但是经过许多戏剧性的争执和发展以及许多相关事实的揭露之后,最后的结果却是每一方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主动认罪。

不过老师看了剧本之后,却觉得其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和深入的地方,并且跟童彤进行了讨论。

其实在现代社会,在信谣传谣这个领域,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是言皆孽,无人不冤”的社会。童彤在剧本的最后揭露,受害者也曾是加害者,加害者后来也成了受害者,老师其实很赞赏这个点,但她觉得内容还不够深入,所以又给了童彤不少建议,也帮她修改了很多会让成人觉得幼稚和不合逻辑的地方。

罗顾一开始提出了一个让老师觉得不太靠谱的创意,说是预设一个世界里,每一条流言都会对人产生实际的伤害,然后,他想要表演一场戏,一个人在一天里努力想要逃脱流言的伤害,想要活下来最后却仍然死去的故事。

罗顾的性格一直相对细腻。他先前的抑郁症很严重,是所有孩子之中精神问题最严重的,但现在其实已经相当正常了。虽然他现在其实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来源,但是整体的环境其实要好于之前的。

但是有些后遗症还是保留了下来。

他至今社交态度还是很被动,更倾向于独处,甚至有些缺乏安全感。这一点也表现在他的日常作业之中——他总是本能地倾向于一些独立的,不需要有太多社交与合作的作业,宁可一人完成一个小组的作业量,也不愿意主动去同别人寻求合作。

老师对此其实是觉得很难受的,虽然也嘱咐了比较活泼孩子的主动来关照他,但是因为罗顾自己很抗拒,所以老师斟酌再三之后,又把他跟另外一只独狼安排组了队。

这两人都是我行我素的性格,但是在彼此界限分明的情况下,因为性格都很独立,平时严格分配彼此的合作职责,相处得竟然还算自在。但即使如此,两人倾向的都是独角戏的短剧,还是让老师觉得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