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殷怜特意强调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但是看到的人却难免还是觉得这些发言像是危言耸听。
但他们也不能否认殷怜接下来的论点。
“现在很多造星工厂和娱乐文化产业就是依靠制造矛盾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虐粉,塑造对家,都是培养‘忠诚度’的手段。他们借此获利的行为固然可恶,但那点利益其实反而是其次,真正致命的,是通过这种引导性而塑造出来的群体氛围和生活习惯。”
“多年前,我们一直在担心,在游戏里习惯了烧杀掳掠的人,会不会也会在现实里违法犯罪。事实上这个几率不大,因为游戏缺乏一种必要的要素,就是群体氛围。”
“没有群体氛围,那么只要一旦离开游戏环境,人们就会重新受到社会的挤压和修正,很难真正地延续游戏中的氛围和想法。但是‘对家主义’不同,它是存在群体氛围和群体正义性的,当整个群体都认为某个犯罪行为具有‘正义性’的时候,那么它至少在执行者,尤其是阅历有限的未成年执行者心里,就是正义的。”
“一旦这样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对于这一代人的影响都会是巨大的。”
会议室里沉默了半晌,然后有位老人开口说道:“这话道理不错,但确实还是有些危言耸听了。虽然这种……唔……我也先叫它‘对家主义’吧,这种‘对家主义’确实会引发矛盾,但是我相信人性本善,对于大部分小孩子来说,应该都不至于上升到违法犯罪的地步。”
“但这种氛围确实对小孩子不太好……”
于是经过商议和老人的倡导,整件事的基调最终还是被定了下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跟进调查之后,众人决定一方面设法促成网络的舆论管理和洗脑性信息灌输,另一方面则以殷怜给出的模板设计短期课程,更好地帮助缺乏相应能力的人培养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预定需要上课的人也不只是小孩,同样包括了成人。按目前来说,课程的内容涵盖分类有:如何辨别信息真实性——信息的发布途径是否权威,信息从逻辑上是否能够自洽,信息本身是否与一般常识有所冲突;怎样的信息值得传播——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保障,信息的内容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传播时是否标注具有明确的传播途径路线……
这些内容乍看之下好像只是为了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确保自己不造谣。但政府机构都是什么层次的老江湖?瞬间就发现了许多暗藏其中的多重深意。
殷怜在这份课程之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信息溯源,也就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之中,必须列举出可以查证的来源。以此作为传播的内容是否为谣言的佐证之一——如果这一个观念形成,那么谣言的溯源和追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事实上政府一直以来就在尝试促成这一点,但是效果并不非常明显。他们以往的法规都是冲着企业去的,然而却只对正规机构有些表面上的作用。殷怜这一手可以说是独辟蹊径,釜底抽薪——她并不要求所有人都附着信息来源,只是把所有没有信息来源的消息和传播行为都打成有传谣的嫌疑,本质上就是树立对于新闻信息必须进行求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