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比起用巨额投资撬动娱乐圈赚取更多金钱,她更愿意用分散的小笔投资投资来为未来铺路。
这三个系列短剧显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首先聘请一些本身并不受人关注的老演员来制作一些剧情优秀的短剧,其中的布景,演员和后期哪怕要求高一些,花费也不会很大。如果精益求精,短剧的总体成本也会比较可观,但是以比较均衡的方式分散到各个项目就会显得很不起眼,并不会引人注目。
这样制作出来的片子,质量会相对优秀,但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曝光度和宣传效果都会较差,即使制作优秀的情况下,也可能叫好不叫座。
但殷怜现在不差钱,干脆就不指望收益了。她选择了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把这些剧集都作为信息辨别课程的辅助宣传公益片发出去。
编剧要是知道这件事,多半会认为殷怜败家,因为在他看来,撇除纯粹新闻改编的量产短剧不谈,几个比较耗时的故事质量都很高,是具备火爆的资质的。
但殷怜知道这么做值得。如果剧本不好,殷怜也没有底气跟李部长谈。正因为剧本本身拥有价值,殷怜才能将之转化成社会影响力和未来的政治资本。
比起投入大笔资金来获取更高的收益,适当地退一步来积累无形的资本也是另一种策略。
殷怜把剧本和短片给李部长看的时候,李部长倒是有意识到这是与信息辨别相关的剧本,读过之后很是惊艳——一个好的宣传片很容易拍,但是一个本身质量好又有趣的宣传剧本却很稀罕,虽然这个地府的名头让李部长一开始的时候有点迟疑,不过真正看过之后,他发现整个剧本里面并没有包含任何封建迷信的内容,甚至连沾边的没有。除了几个妖魔鬼怪和场景的设计图比较奇幻之外,整个剧本对于社会事件的探讨和联系要远远深于灵异神怪。
地府这个设置与其说是与传统神鬼传说有关,还不如说仅仅是一种增加了趣味性的设定。
而且里面有些部分还混杂了一些科技感,比如说拔舌地狱如今早就已经不拔舌了,而是以科学的法术手段直接提取声带,所以如今的拔舌地狱又被称为“静默地狱”,比如说拔舌地狱的受罚者即使在地狱也克制不住说人是非的欲望,因此甚至开始以笔谈的方式说八卦,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结果因为互相造谣而引发争斗,最后打得两败俱伤,还各自加刑。
而案件的切入点也很有意思,掀起这次变革的是一位记者,他认为自己和所有受罚的罪犯都不同——他的一生之中作出的报道大多都是真事,并非谣传,因此觉得自己不应当受到处罚。
而如同这位记者所说,他一生之中的报道,大多都是真事,所以他也很得到民众的信赖,甚至认为他是难得有良知的新闻报道者。
因为他的申诉,许多其他人也对于原本的“规则”发起了申诉和反抗。当时当一个一个的案子被回顾,地府固然意识到了现有制度的落后与不合理,每一个申诉者却也意识到他们自己生前所并不曾知晓的“自身的罪行”。
记者一生做过数万个新闻,揭露过无数真相,却曾经直接性地导致过一共九个无辜者的死亡。而且这些受害者并非是间接受害者,记者本人的报道往往是导致他们死亡的直接死因。记者对于这个结果感到不敢相信,并且试图想要追溯真相,然后在这个过程之中,追溯到了最长逾期二十年的“迟来的真相”。
李部长看完了整个剧本,编剧处理这些案件的方式很特殊,并不沉重,甚至还带着喜剧性。李部长可以轻易地察觉殷怜这么做是故意的——记者试图去追查自己曾经害死的无辜者,但是这些人无论是否已经获得新生,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道歉,给予他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