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怜的做法除了可能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之外,无论对演员,作品,行业,观众都只有好处,也就竞争对手会比较糟心而已,所以除非是同期的同类片,其他人又何必多这个话呢?
好心劝她的人确实也不是转弯抹角故意阻拦她拍好作品,所以看她心里有数,便也不劝了,只祝她一切顺利。
殷怜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宣传,就是网上的官博定期放一些花絮,热度比较一般,但也有,主要是她本人以及演员们的粉丝。
像这种官博开通之后往往都会先买一波粉丝,殷怜刚入行,大家怕她不知道情况,在方方面面也都会提醒一下,结果殷怜完全不以为意,并不打算买关注。大家觉得她小孩子心性不懂行情,只好纷纷发动关系帮忙转发,最后的热度当然说不上太高,但竟然也过得去,至少看上去不算太冷清。
群里的大家顿时纷纷私下议论:“谁给小殷怜买粉丝了?”
“没有。”“我也没有。”“这关注人数有十几万了吧?不可能纯粹都是活粉吧?”
有入行不久的问道:“十几万不算太多吧……这么多人转发……”
结果就见一群前辈但笑不语。
最后还是一位年轻导演开口带了点嘲讽味道地好心解释道:“现在的网络数据呢,五百亿观看量都算少的。但你要想,短短一天时间就关注了的人,如果都是活粉,转换成票房都有几百万呢。虽然不是电影吧,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也不一定都会去看吧……”
另一位资深前辈说道:“主要是小殷怜这部片的宣传度本来就不高。你别看我们转发得不少,但是如果纯粹只看转发,而不考虑深层的宣传效果的话,现在就选择关注影片的人,说明本身对于影片相关的内容有着高度的兴趣。很多热门官宣账号,脱水后还未必有这个热度呢。”
后辈咋舌:“这么惨的吗?”
“数据时代,数据都是做出来的。像小殷怜这种连官博都不买粉丝的孩子,幸好是家里有底气,否则估计要翻不少跟头。”
“不过也不一定。”
中途有人加入聊天。
“最近上面好像在商讨这方面的政策,决定对于一些大型网络平台官方发布的虚假信息,包括官方本身做出来的虚假数据从立法层面上进行整治,其中也包括了虚假头条和虚假热搜。也就是说,人工榜单和自然榜单必须分离,明确说明并且不能混淆,不能进行造假。”
这个消息顿时在群内惊出来一池的潜水党。
众人顿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是可能是因为群内众人身份立场的关系,大部分还是以支持和期待居多。
有个老导演说道:“小荀,别说什么正常的宣传手段或者界限难以划分,界限的问题可以细细讨论,但是正常宣传手段可不见得——还不是在毁坏正常真实新闻权威性的基础上蹭到的热度吗?”
“别问我。真要这么做,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虽然也确实用一些网宣策略,但也只是比较普通的宣传手段……再说,现在网上的信息可信度越来越低,宣传效果本来也就在降低,钱越花越多,效用越来越小。”
“现在这风气,着实让人觉得为难。一部片子,钱花在了哪里是看得见的事情。宣传经费占比越来越高,平台胃口越来越大,很多人不看你片子好坏,漫天要价有钱就推。如果输在了片子质量上我也心服口服,偏偏输给了资本,让人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