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童独自逃跑之后,田果被抓回去,遭到了人贩团体更加严苛的虐待。她对于陈童逐渐产生恨意,但是却没有彻彻底底地破罐子破摔,屈服于命运而彻底屈从于犯罪团伙。
谈起对于人类的理解时,胡思琳是这样形容的。
“田果的心里就像是沙漠之中藏着的一条地下河,最炎热最干旱的时候,她自己会一直觉得泉水要干涸了,但事实上泉眼的底下藏着的是一条巨大的河流,所以其实是永远不会干涸的。”
“她心底的善良,比她自己想象中要来得根深蒂固很多很多。”
胡思琳也确实演出了那种感觉。
岳安晴虽然一开始就逼着自己承认胡思琳确实比她更适合出演田果,但事实上心中总归还是稍微藏着一点不服气。但是看了多次胡思琳的演绎,到底还是彻底服气了。
田果是个善于忍耐的性格,但是内心不是没有火焰的。不如说,她心中永远都有一把火焰熊熊燃烧着,试图在有一天烧毁这遮天蔽日的恶。她受到陈童背叛之后,心态转变是非常强烈的(虽然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彻底转变),如果说原本她心中是一条涓涓细流,虽然细弱却延绵不断的小溪,那么在陈童离开之后,就变成了随时随地都仿佛要枯竭,连周围的草都变得枯黄灰暗的泉眼。
这时的田果,应当是带着一种死气沉沉的味道的。
如果让岳安晴来演,她大约就会演出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
但胡思琳并没有演出这样的形象。她演出的是一个沉默,反应迟缓,对于人贩子非暴力不合作,但却会在一个人的时候默默流泪的田果。
她是绝望的,但某种意义上仍旧是鲜活的。
人贩子因为她让陈童逃走的前科,所以对她的态度转变颇大,管制也越发严厉,打骂更是家常便饭。剧本里和原著里田果这个时候心里都是燃着一把火的。
如果让岳安晴表演,她估计自己最多是咬个嘴唇,捏紧拳头。
但胡思琳的表演却与岳安晴想象中完全不同。她表演的田果,被人贩子指使在寒冬之中洗刷厨具时,胡思琳就通过田果每一次缓慢而用力的洗刷来表现田果内心的愤怒与冷静。
岳安晴自己想都想不到这种表演方式,但是看着胡思琳一下又一下,用力,缓慢,但是力道均匀地刷洗锅底,却莫名地就理解了田果更深层的情绪。
她那么苦……她短暂的人生过得那么艰难,如果每一次的愤怒都要捏紧了拳头,那么即使把手心抓破也无法令她得到安宁。
田果通过干活来发泄怒气,因为她没有其它选择。但同时她其实是非常冷静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田果,才能在经年累月的磨难之中,保存在最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