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17 章 717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留学”期间,殷怜自己也是不能离开的,方便随时居中策应。

除此之外,殷怜也亲自去查看了准备寄养孩子的人家。她有针对性地看了好多家,选了其中最合适的一批,也留了备用。

在她看来,直接找一个荣国府,不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即便真的找到了,也未必能确保这些土著把孩子们当做贾宝玉和林黛玉来对待,因为这些孩子本来也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何况,要让这些孩子们了解各自人物的心态处境,荣国府反而不合适。

殷怜只需要这些孩子了解特定环境下每个角色的思维模式是怎么养成的,而这些不需要他们生活在荣国府,只需要了解促成角色形成相应思维的事物——说白了,他们甚至不需要过红楼众人的生活,他们其实只要去了解曹雪芹所见识过的人世百态就够了。

不过孩子们未必有曹雪芹的见识和阅历,也很难在短时间培养出来,因此殷怜只能把他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以更夸大的方式来展现给你看。

举例来说,针对“贾探春”,她需要找的寄住家庭是一个不管事的老爷和一个同王夫人足够相似的主母,对于“林黛玉”来说,她则需要安排一个明面上爱声名,内里却贪婪的大户人家,并一个孤女的身份,同一份足够令人垂涎的家财。

殷怜肯定凑不出两三百万两的白银,就算能弄到也不可能去弄。不过弄些做工精细首饰,再加下当代人看不出端倪的精致书画和琉璃器瓷器之类的,却肯定不是问题。

即便如此,这些人家也是殷怜精心挑选过的,品行可以不高尚,但也不能太坏,至少不能明目张胆地杀人放火。

听上去容易吗?

那只是错觉而已。

现代人写红楼同人,都说是虎狼之地。曹雪芹这么说,却不是独独指贾府,而是将之作为当时天下官宦之家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就他本人的倾向来说,贾府不算太坏,也不算太好,但在当时的朱门景之中,至少一众主角还是稍微经过了美化的。

偏偏很多人写红楼,写得好像离了贾府,全天下都清廉洁白,太平安乐一样。就好像拿着言情文总裁对比通俗小说里的角色,嫌弃人家下里巴人,挺可笑的。

之所以有这个感叹,是因为殷怜找合适的人家找得确实挺辛苦的。上学时老师说红楼算是反封建经典,当时听着觉得牵强,如今看来也没有太说错,因为红楼之中的很多言行,对于当时真的是算得上前卫了。

而在现实里,这种处于一个强盛王朝逐渐浮华和腐化阶段的富绅人家,道德底线可比曹雪芹低太多了。很多人家私底下比起宁府来,只有更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