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比赛估计会热闹得很。
殷怜搞事之前也是惯常做过相对的准备的——与一般的商人不同,殷怜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考虑社会影响和竞争形式,不同于正经商人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消费群体身上,殷怜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未来会承担的责任不是经营,而是政治,所以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重点考虑社会影响和各方势力制衡。
换脸表演虽然能改变国内影视圈的形势,但是也会撼动很多人的利益——现在国内速成偶像泛滥,总体上靠的就是资本和包装,本身的演艺技能是很难速成的,所以目前的业内,选择不去费时费力培养演员的演技,而选择了另一种非常荒唐的手段。
他们打压佳作,洗脑观众,控制舆论,炒作明星,培养粉丝对于“偶像”的忠诚度。这样一来,观众的审美被控制在烂片的层次上,而年少的粉丝本来见识就有限,在一开始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之后,在三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就会被“粉黑理论”所控制,而控制未成年人就是变相控制了未来的社会观念,相当于变相建立了社会规则。
当然,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行的。
因为这种手段本质上是丑恶且愚蠢的,有着成熟思想观念的人就算一开始看不清它的套路,随着社会影响出现,也会逐渐意识到害处。而现代的未成年人多数都会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少数教师亲自进行“传教”的情况,更多时候,他们即使一时受骗,也会从其它各种渠道慢慢开拓见识,到时候自然就会挣脱这个怪圈。
事实上,他们就连佳作也打压不了。就算不算之前殷怜的舆论控制三部曲,这几年其实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影视佳作出现,是那种朋友圈和网络上两种口碑的佳作。这几年很多网络平台的信用度已经差不多没了,你处处都可以看到烂片9.8,佳作7.5的评分状态,而且很多时候7.5的评分往往是经过真实观众在结束放映之后好几年慢慢刷回来的分数,可见这些业内竞争的舆论战打得多么下作。
只要所有好片都回不了本,好剧组都赚不到钱,那么市场上就只会剩下烂片,观众也只能来看他们的烂片——殷怜甚至怀疑这是很多烂片公司的基本策略,但事实上这样子先受不了的肯定是观众。
对此,殷怜有发言权。她就是那个一直不怎么受得了的观众。
不过,也不止是她。现在网上有很多人会自发形成社交圈,专门负责传播真实新闻和情报,互相之间也只信任那些已经建立起信用的良心博主。辨别真假和建立信任的周期拉长了,但也更合理,更符合现实之中的社交和信息传播规律了。
但这也变相表示,现在影视剧的网络宣传效果,观众对于影视片和宣传的信任度在急转直下。
殷怜现在在观众那里已经积累了一些信用度,这些信用度让一些业内公司和资本变得很难隔离她和普通观众,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殷怜在入行的时候,其实一直有尝试收集目前圈子内的各种竞争案例和脏污手段。这些在网络上其实都能找到,只是藏匿得比较深。在这一点上,几个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居功甚伟。他们在收取了公关费用之后,就会把水军的匿名“辟谣”实则颠倒黑白放在前头,把事件发生当时的各种截图,石锤,以及事实经过,以及当时经历过的人的证述删除,隐藏,甚至进行关键字替代和排序性暗示,就可以顺利把假消息误导成真相,而把真相打成造谣。
所以许多新闻发生时候是一个风向,后来人看到的时候却又是完全另外一种说法。
曾经大家都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当大资本入局之后,很多人就会发现,互联网的记忆是不可相信的,因为可以轻易被篡改。
殷怜认为这不是互联网最终会有的面貌,但缺乏法律监管的这个第二社会,目前确实已经成了谎言的聚集地,对于这一点她也很无奈,只能缓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