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投票之中,其它一般非流量选手与13号或者14号单独pk投票指数都比较稳定,处于普通观众一个指数,颜控或者粉丝一个指数的一个固定区间,唯有13号和14号的对投,数据呈现出一种非常奇特而且夸张的形态。
要知道按殷怜这个投票机制,除了一开始缺乏初始数据的时候,pk的双方有可能出现压倒性的数据比例,当名次正式稳定下来之后,相隔两个名词的选手应该不会出现一面倒的情况。
但是十四号对上十三号,却差不多只能拿到5%的投票,这个5%还包括粉丝和被安利来的粉丝预备役。
这导致十四号撞上十三号,名次就被卡住了,而且因为比赛的特殊机制,此消彼长的情况下,还会时不时地跌落到十五位。
这个现象久了之后,难免引发了网上的热议,就连节目组也都关注了一下,但是节目组这边无疑是有几分看笑话的。
因为这个十三号太给他们找事了。
之前说过,节目组建立官方粉丝群,最大程度地收拢了粉丝,然后再由粉丝自由选择支持哪位选手。按照现在的娱乐圈生态,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俗话说,堵不如疏。规范化追星行为是比较长远的事情,想要更有效,殷怜选择了双管齐下,也就是塑造更多更有能力的“明星”让粉丝进行选择。只是市场大了,选择性多了,粉丝群体的眼光自然也会高起来。
别觉得现在的粉丝都是眼睛长疮,其实除了少数本身有利益牵扯并明知其中水深还试图从中得利的粉头之外,很多人被卷入这个圈子的过程是一种顺理成章的过程——本身生活比较空虚,缺乏精神依托,然后一些营销手段又让某个流量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甚至只让这么一个流量出现在她的人生里,带着所有虚假但美好的人设。
但凡见识过星辰大海,谁又会喜欢一条臭水沟?
这话说得难听了点,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这跟买东西一个道理,垄断导致狭隘。而如今的一些营销手段,像极了古时候一神教对于民众的洗礼,其实就是通过精神洗脑进行一种垄断,催眠消费者主动地去排斥尝试其它选择,甚至对开眼看世界这件事产生一种被人故意灌输的罪恶感。
《真象假相》的比赛机制其实一直在抑制这种排他性的洗脑,给所有选手建立粉丝群,安排ai进行管理是一条,强制投票前必须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和一对一pk是一条,而换脸技术切割演技和外表更是最关键的一条。
这其实是不利于选手搞营销的。
先前说过,有些选手拿到粉丝群的管理权限之后,会故意在节目组和观众之间制造对立情绪,这行为听上去不可思议,其实理由说穿了反而一点都不奇怪。
一般来说,来观看选秀节目的人多数都是对节目形式有兴趣的观众,选手都是一些有潜质但本身缺乏曝光度的新人,但是在节目进行过程之中,每个观众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慢慢粉上不同的选手,这是一般选秀节目捧选手的正常流程。
这个过程之中,节目通过能力和观众缘筛选选手达到利益最大化,一些选手与其背后的公司也会试图拉拢节目粉丝,固化为个人粉丝以最大化收益。这个过程之中,节目组的利益和选手的利益其实是有分叉的。
一般没有背景的选手会更多依附于节目,而有背景的则要么会要求节目更多的资源倾向,要么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自己争取人气。殷怜的节目组一直在压制资本和营销手段,要求选手以自身能力来赢取比赛,这其实是压制了一些选手的优势的。
观众经由官方网站来加入粉丝群,他们即使支持选手,对于节目本身和节目的工作人员也会天然有一定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会让他们一定程度上遵守和配合节目的规则,而节目的规则在保护一部分选手利益的同时,也会导致另一部分选手难以扩大利益。
这种时候,要进一步拉拢粉丝,让他们比起节目组来更偏向支持的选手,一些花招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制造一些节目组黑幕,又或者竞争对手有背景这样的谣言。
排名十四的这位选手在粉丝群之中就是这么做的。因为官方聊天群的app完全属于节目组,所以他们好歹没有直接在官方群煽动情绪和传播谣言,一般是会通过官方群把粉丝进一步转移到另一个移动通讯软件的群组之中,然后在群中煽动情绪,传播黑幕或者选手被官方亦或者其它选手针对的谣言。
除此之外,也会在一些不受节目组控制的其它网站的发言版之中散播这种言论。
为什么特意避开了节目组还会知道?
因为粉丝又不全是傻子,自然会有人觉得不对劲,然后到官网上举报。甚至一些其它选手也会在发现类似不利于自己的谣言时,主动搜集截图向节目组举报。
其实不用他们举报,ai对于相关的网络公开信息监控和收集得很全面,只是不与普通的工作人员分享而已。
薛老师可能是节目组聘用的工作人员里对于具体情况最为了解的人。
他在观测的过程之中,可以很确切地发现每个选手的粉丝作风一般与其管理方式是紧密相连的。不能说是选手塑造了粉丝,只能说不同作风的粉丝会自然地向三观一致的选手聚拢,甚至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粉丝和偶像的程序。
传说之中的极端粉丝不是没有,但是数量远远比薛老师预想之中要少太多了。而这明面上的“极端”粉丝,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职粉,而一小部分则是在追星过程之中,经由一系列氛围渲染之后思维越来越极端,情绪越来越狂热的粉丝——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些粉头在刻意培养狂热者,极端情绪。
这一点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同时以十三号和十四号为例,这两者明显都是又在运营粉丝团体的,但是十三号的作风比较柔和,选手本身也有一定的实力,而十四号在明显打不过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粉丝转投对手,就需要对粉丝进行洗脑,给他们灌输类似于“十三号有后台”,“投票有作假”,“节目组在捧一踩一,为了捧十三号故意压制十四号”这样的想法。
这个过程之中,能分辨这些说法真假的人其实不是他们争取的对象,因为这些人往往之前就因为双方实力的不对等而倒戈了。而无法分辨,或者说能够分辨但是对于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容易被周边情绪带动的人,才是煽动的目标,也是剩下5%坚守的主体。
在煽动过程之中,粉头会故意制造共情,让他们代入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工作中遭遇过的不公,混淆两者的区别,致使粉丝的情绪渐渐走向极端化和不理性。
因为殷怜本人对于节目的风格有着明确的引导方向,所以目前节目组的众人受她影响也较深,都比较倾向于维持节目的公正性。这是在殷怜几次项目的成功后积累下来的人望和说服力。
所以目前节目组工作人员都非常认可和推崇她的策划理念,也对这种搞事的选手很看不惯。但是对方这些搞事的手段都是目前业内常见的做法了,当一件事变得常见起来,即使它是个歪门邪道,有时候普通的个人或者组织也很难去过于严厉地惩处或者针对。
尤其是一些做法本身只是不道德,却并没有明面上违反规则,而法律又存在一定的漏洞,让节目组无法获取到有效的证据时。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种“常态”。
这也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法律都只能跟随群众的意识形态,而不能提前预防。
但是虽然不能明面上进行惩处,可如果可以通过正当的规则来限制这种歪门邪道,又或者直接发现有人搞歪门邪道然后坑到了自己,那么大家还是可以吃个很快乐的瓜的。
其实现在官方论坛已经闹得很厉害了。
虽然主要其实是十四号的粉丝单方面在闹腾,其它选手的粉丝多数只是看热闹,最多就是冷嘲热讽几句。
其实十三号干不过十四号的原因很简单,以兵法来解释的话,就是遇上了“田忌赛马”和受众分流。
简单来说,十四号本身的能力值属于那种颜值高人气高但是表演能力较低的类型,而十三号属于那种颜值高人气高但是表演能力中等的类型,两者目前的排名其实多少都高于他们实际的演技排名,有一些人气因素的加成。
但是如果面对普通参赛者,他们也是有他们的优势的。就算殷怜已经尽量用虚拟形象割离粉丝们对于演员颜值的要求,但让所有人立刻马上从此把评价标准彻底从这上面转移到演技上也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惯性思维,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不露真面目的参赛者必然都是无名之辈,而且颜值不高。
如果不计入极少数特殊情况,以及殷怜刻意设计的一些关节,众人这样的揣测其实也不见得不对。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已经顶着一张极好看的脸进行演出,很多粉丝还是会计较表演者原本的长相。只要有一成的人有这样的情绪,那么对于本身有点人气的露真容的选手,这一成就会成为他们的优势。
事实上,比赛的方式已经尽可能压低这个影响因素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就算是演技特别出类拔萃的老戏骨,真正和一些顶级流量同台竞技时,就算双方的演技肉眼可见地天差地别,仍旧会有半屏的流量粉认为其演技给自家偶像□□趾头都不够。
但这次比赛这样的人不多。
因为这次参赛的选手里面,没有几个真的外形要强过殷怜拉到授权的顶尖原模。殷怜其实已经决定在后期比赛之中把自己和路东瓷的形象都投入原型池,只是现在还只是将之留下来作为后期的惊喜。而在这之前,无论是顶尖花瓶卫灵旋,还是年轻时候的几位国民男神女神……观众都很难抗拒。
这也是殷怜的一步暗棋,其实如今还没彻底显出效果来,恐怕要过好一段时间,一些人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原型的选择费了殷怜很大的代价,但却是有必要的。
塑造粉圈文化的资本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体会到殷怜这一招的阴毒。其实有些影视男神女神,本身并不是颜值的巅峰,他们的颜值有着演技本身的加成,殷怜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大家对于这些童年回忆所抱有的情怀的。
而之后殷怜准备的,本身不属于娱乐行业,或者属于娱乐行业,本身有着顶尖外形业务能力却不太行,已经渐渐淡出的一些颜值巅峰模型,才是后期真正的核心商品。
如今这些商品还有些过于单薄。
试着想想,使用男神女神的形象,和普通人气新人的形象,观众对于外貌的喜好会偏向谁?如果两者外形相当,前者还会有情怀加成,而大部分时候,如今批量塑造的偶像其实大部分都没有那种统治一个时代的顶尖颜值,也就是一时的风光,就连他们自己的粉,也未必能在对比下理直气壮地声称最近粉上的小鲜肉强过统治影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佬——华夏人天生就对先辈和历史心存敬畏,粉丝里确实有一些傻到无可救药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常识的,就是为了偶像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职黑职粉那是另一回事儿。
在一段时间后,人气流向一定会逼迫所有人都不得不使用更加有人气的外形,而如果都使用虚拟造型,那造型后面的人是谁又真有这么重要吗?虽然许多人可能在短时间内还会在意演员本身的形象,但是一旦对于这种形式越来越适应,那么演员本身的外形影响只会越来越淡化。
但同样使用虚拟造型,尤其是使用的还是男神女神的造型,观众对于演技一定会有很高的要求。因为男神女神已经老去或者隐退,一些人也许会极度苛求,但是这种苛求必然长久不了,因为显而易见会使用这些形象的恐怕远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更多的人会承认现实,却也免不了追求更好的表演,就算不能与记忆中的层次相当,也必然期待相近的精彩表演。
这种情况下,整个节目的氛围必然会从纯粹的娱乐打投,变成过去和现在,本人和演员的演技比较。而青春靓丽的偶像的颜值问题,反而更容易被放置到一边。
人们会更关注谁的演技更好,谁更不辜负多年前的那一眼惊艳,甚至谁能继承那一袭皮囊,书写出更多精绝的故事。
而在节目的后期,殷怜甚至还藏了许多惊喜。
……比如说,邀请某几位已经青春逝去,但是仍然从事表演且演技更加精湛的原型本人再次出演年轻时的自己,跨越时光与当年的角色再次相会……殷怜毫不怀疑观众一定会喜欢。
不过这也就是节目里玩一遭。
等到节目完结,殷怜最后的目标,还是利用起那些不从事表演的空白美丽皮囊,然后让那些真正具备演技的演员为它们谱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