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设定的举证时期比大部分网民预想之中都来得要长,甚至长得多。
很多法律小白甚至都有点疑问为什么会这么长,后来经由了解这其中规则的人进行了讲解,才知道这其实还算正常情况,甚至还算短的,一开始还有点愕然,后来察觉到里面复杂的流程之后,又表示了理解。
感觉涨了知识。
但即使时间漫长,好歹有了个盼头,很多人的心反而安了下来。很多时候,关心这些事的人害怕的不是等待,而是永无止境的等待,而等待着等待着,这些事情就没了声息,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没了声息未必就是因为事情被压下去了,而是因为公众失去了关注和了解的途径,但这个过程之中确实容易让人积累不信任感就是了。
这也是为什么殷怜觉得很多事情政府有必要开始深入沟通的原因,因为人民开智之后,再不好以他们还未开智时候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了。你不但要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还需要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哪些事情促成和造就了某些政策。
群众不再只会因为“跟着党,有饭吃”就与你同心,这样的民心确实不再易得,但易得的民心也容易反复,而不易得的民心,因为有其内在因果,反而更不容易被动摇和蒙蔽。甚至在某些时候,他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反哺国家和社会。
在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之后,先行者们的下一个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这并不容易,但终有一天会达成。而真要是能达成这一步,这一个文明才真是火种不灭了,因为每一个人都传承一段文明,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
所以殷怜会尽力去促成。
她其实并没有就这一点跟荆则明有过深入讨论,如果对方问的话她一定会把自己的信念告知对方,但是荆则明并没有问,只是很自然地仿佛已经意会了她这些作为背后的目的。想也是,人家毕竟是年纪轻轻就深受重用的才俊,想来对很多事情都看得非常明白。
只有很少的时候,在讨论和交流行动策略时,两人会说到一些对于社会,对于风气的看法,殷怜是自负的,她面前似乎没有什么不可能,总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自信和肯定,荆则明有时候会很羡慕她的这种自信……成年人往往更能理解,什么叫做无能为力,什么叫做尽力了。
有一次他突然问殷怜:“如果你的这些想法达不成目标怎么办?”
殷怜愣了一愣,才回答道:“那就调整策略。”
荆则明说道:“如果调整后还是不行呢?”
殷怜思考了一下,说道:“那到时候需要仔细观察一下,其失败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是这个目的本身违反了人的天性,还是策略上不到位,然后决定是调整目标还是调整策略……”
荆则明知道她说的是对的,但是他想问的不是这个。他忍不住失笑,说道:“我是说,如果殷小姐你发现这件事很难办到……可能是因为你的力量不足以做到你想做的事情,又或者时机不到,你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
殷怜愣了一愣,倒是理解他并不是在说目前正在商量的事情了。
荆则明解释道:“我发现你总是很有自信,总相信自己能做到一切。这其实是优点,但是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有些事情甚至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我觉得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否则日后万一失败,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荆则明是真的不忍心看到殷怜受打击。
看她努力和侃侃而谈的模样,仿佛看到历史书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年轻灵魂,白纸黑字之间,那些人都最终成了一个难以忘怀的名字,荆则明也很难去探究,他们后来都变成了什么样,想来有一些终为理想献身,并没有了“后来的样子”,而另一些则偏离了自己原先的道路,也许有些的前路依旧伟大,而有些终于泯然众人。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没有人是永远不变的。
就像殷怜,她如今如此赤诚而热烈,但是现实是一座迷宫,到处都是壁障,很多时候要曲折前行才能抵达目的地,而更多的人,在过程之中就会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