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作者:华砚刘

文案:

2002年4月21日,我从武汉登上了前往南方滨海小城浦海市的火车,那年我三十二岁。这之前,我是地方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而立之年离开熟知的故土,前往陌生的异乡,并非我怀揣青云之志,激情所致。

孩子在上小学,孩子她妈妈几年前就下岗了,而我面对事业的平淡,单位人事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连收入都无法保证家庭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不得不直面现实,舍弃眼前的虚荣,抛开心里的胆怯,果断离职,去投奔远方一位亦师亦兄的曾经同事,寻求帮助,获得改变现状的机会,以便让我能完满尽到一个男人的家庭责任,并给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避免孩子重复我的成长经历,再次感受生活艰辛和人生苦旅。

内容标签: 职场 励志人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立意:眼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就是命运的安排,即使不接受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扯下自己的粉饰与遮掩,重新燃起直面初衷的勇气。

第1章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情节有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题记:命运总是充满着不可捉摸的变数,厄运灾祸与机遇幸运,宛如两条互相交织缠绕的索道,伴随着我们的人生之路一直往前延伸。在伸手摸不到的光影里,我们在“错过与没错过”的间隙里穿行,如果遇到机缘与巧合,那是幸事,可以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可惜前路漫漫,我们终究不可避免地会与坎坷磨难迎面相见。

它带来的是不幸、痛苦、不公、失望……诸如此类,此时,我们的“自尊”在人生的天平上很容易迷失自我,它既可能脱离现实走向放纵,也可能沉溺其中陷入自卑,选择向左或向右都成了问题。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眼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就是命运的安排,即使不接受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扯下自己的粉饰与遮掩,重新燃起直面初衷的勇气。只要有任何摆脱命运桎梏的机遇,就应该倾注精力,趁势修补命运的“缺口”,把厄运带来的不利减少到最轻最小,或者迂回前行再次找到命运的突破口重新站立起来。

前 言

2002年4月21日,我从武汉登上了前往南方滨海小城浦海市的火车,那年我三十二岁。这之前,我是地方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而立之年离开熟知的故土,前往陌生的异乡,并非我怀揣青云之志,激情所致。

孩子在上小学,孩子她妈妈几年前就下岗了,而我面对事业的平淡,单位人事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连收入都无法保证家庭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不得不直面现实,舍弃眼前的虚荣,抛开心里的胆怯,果断离职,去投奔远方一位亦师亦兄的曾经同事,寻求帮助,获得改变现状的机会,以便让我能完满尽到一个男人的家庭责任,并给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避免孩子重复我的成长经历,再次感受生活艰辛和人生苦旅。

我父亲的名字叫刘定国,母亲的名字叫徐金秀,他们的名字很符合当时的年代特色。我出生时,父亲五十多岁,母亲四十来岁,家里的大哥足足大我二十岁,隔了一代人。我以上还有一位姐姐和二哥,我们弟兄姊妹四人。

我是父母中年得来的幺儿,我是幸运的。但在当时的农村,多养活一个孩子并非易事,我受到的宠爱只限于精神层面,物资享受是匮乏的。我幼时最好的待遇就是大人喝稀粥,我可以吃到小瓦罐干饭和鸡蛋。可这种幸福日子也没长久,父亲因身体一直欠佳,终于在我十岁时,他撒手人寰,我幼年丧父。

大哥在县城工作,姐姐出嫁了。母亲在家带着大我十岁的二哥操持农活,事实上,母亲年龄逐渐大了,只能做做家务和种点菜,我年龄尚小帮不上忙,家里的农活都是二哥一个人单干。也就是说,二哥一人干活,养活我们三个人,所以家里日子过得有些艰难。我的记忆中,每到年底,母亲总是盯着米缸发愁,还有生产队挂在队部墙上的家庭超支公开榜,让她辗转难眠。幼年的我,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世故与成熟。

姐姐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但她没有享受到那份独有的幸福快乐。她比大哥只小几岁,排行老二,由于家庭贫穷和父亲男尊女卑的思想,她基本没读过书,小时候也受过很多苦,除了帮助母亲照顾幼小的我还要兼顾农活,后来嫁到了附近村子,家境也是一般。即便如此,我没听到过姐姐对父亲有过一丝抱怨,她说相比她之前夭折的姐姐,她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够幸运的了。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作者:华砚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