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的宋会计关心地说:“在财务科工作,算盘还是要学的,加减用算盘,乘除用计算器。小刘啊,你有空就用算盘练习一下666的加减基础算法,我来教你。”说完,他从柜子里拿出了一把算盘递给我,虽有些老旧但能正常使用。练习666是珠算入门的基础知识,即从1开始累加,加到36,结果是666。
漂亮的李统计哈哈大笑:“哟,宋会计要收徒弟啦!小刘快叫师父啊!”我红着脸不知该如何回答,赶紧去拿热水瓶给大家逐一添加茶水。
中午下班在食堂吃完饭后,我赶紧到镇上找了一家书店,买了一本最基础的珠算书籍。趁着中午办公室没人,我一边背诵珠算口诀一边拨打算盘,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的领悟,我的这份工作也是“借”来的,能借多久,取决于我在“借”的期间的勤奋表现,否则人家想收回去,那是分分钟的事。
一天下来,我把四项工作的时间节点都询问清楚了,并编了一个任务时间表以及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心里大致有点谱了,这份工作我应该可以做好!当然,心里再有数,也不可粗心和得意,否则会让人心生厌恶。
我与大家初次相识,尚需时间增进了解和加深感情,本着谨慎低调的原则,我不可以与他们“见面熟”,过于套近乎,那样显得太轻浮。要本着多看多学多观察的态度,再加上魏大爷教我的“手脚勤快口要甜”的方法,尽快融入到这个小集体。
下班后我约上仓库办的小陈一块去饭堂吃饭,路上他听说我以后负责工资核算,很是兴奋。他对侯出纳核算工资时,总爱拖拉的习惯很不满意,说的是每月五六号发工资,一般都要延到十号以后。大家都眼巴巴地指望着那点工资过生活,但谁要去问她,她都会喷人家一句:急什么!没见我忙着吗。这下好了,由我专职核算工资,往后发工资肯定会准时一些了。我严谨地答复小陈,刚接手还不熟悉业务工作,快不了多少的。我“少年老成”,明白像候出纳这样的老资历职工是很忌讳新人抢风头的,这事关她们的职业荣誉和口碑,会不择手段来捍卫的,我招惹不得。
吃完晚饭,我应邀去小陈的宿舍坐坐,这是一间大套房,客厅里摆放着一张上下铺的床,是小陈和毛哥的,里面两个单间,是厂里的两位大学生分别居住,公用厕所在这座院子外头。
两位大学生也很友好,热情地与我打了招呼并做了自我介绍,看得出他们也都是老实人。他俩来自不同的县,都在武汉读的大学,学的是制药工程专业,去年分配到通镇中药厂,是厂里引进的技术人才。我觉得奇怪,他们读了大学,为什么没去县城里的单位工作,而是到了乡镇的集体企业呢?我天真地想,难道与我一样,是命运的安排吗?
我很荣幸,又结识了几位“坐办公室”的同事,毛哥除外,他是锅炉车间的司炉工,工作时间是三班倒。年轻人活泼,也有较多的共同话题,很容易就熟悉起来,大家各自介绍着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工作趣闻,以及恋爱故事,直到附近电影院的高音喇叭开始播放歌曲。他们邀我晚上一起看电影,我推辞了,我手里的几块钱还要挨到发工资,不可以乱花,另外魏大爷叮嘱过我旧旅社宿舍那边的关门时间。我返回厂部办公室,继续背诵珠算口诀和练习拨打算盘,未曾想,运气挺好,丁厂长下班有点晚,下楼时路过财务科,推门看见我,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
十二
我的工作比较充实,每天能接触到新的知识,大家都乐意教我,毕竟我多少能减轻一点每个人的工作量。两个星期后,我用算盘算完666的时间和准确度达到了宋会计的要求。从此财务科也多了我的算盘声,当然,只限于加减数字,乘除用计算器。
科室的人都喜欢带我,我随着武会计盘过库存、跟着候出纳去过银行、李统计教过我核算报表、宋会计告诉我怎么装订账簿,我逐渐进入了岗位角色,也意味着自己有了立足之地。
第一次核算工资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工资是三十六块五,满足了。仓库办的小陈和我一样,锅炉车间的毛哥四十元上下,技术部门的两位大学生是五十五元左右。全厂共有职工有三百多人,那时候没有什么五险一金啥的,我按照工资标准和出勤天数核算工资,计算虽然起来简单,但人数多,各人的工资标准与加班时长也不一样,马虎不得,大家都靠着这点钱过日子,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