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聚餐都是选在偏僻小巷里的小酒馆,菜是土菜,酒是本地酿的散酒,点菜都是本着少荤多素的原则,印象最深的必点荤菜是莲藕骨头汤,莲藕偏多,骨头没肉剔得很干净,鸡鸭鱼基本不点。都是年轻人,聚餐的本意不是为吃好菜,也吃不起,大家都在异乡,只是图个热闹亲热。因为毛哥是我工作的“点拨人”,我对他的谢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吃饭时我都是挨着他的身边坐。
我的酒量自那时起大增,这有遗传的因素,还有气氛宽松自在的原因。在酒桌上,我知道了毛哥失去父亲的时间比我还早,他是独子,母亲在乡下,身世也苦;小陈家境尚可,但在家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被家里驱赶出来工作的;两个大学生,家在农村,通过刻苦学习好不容易“鲤鱼跳龙门”,却苦于没有背景关系,只能被乡镇企业“挖”来了。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我们一起醉过、哭过,还一起在深夜的街头并排撒过尿,大声吼过歌,这既是一种情感发泄,也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表现。我们喝酒一般闹得比较晚,我不敢回旧旅社吵醒魏大爷起床开门,加上我也畏惧酒后一个人在宿舍太孤独,所以我喝酒后都是去他们的宿舍挤着睡。那是一段亲密无间、风雨同舟的岁月,谁感冒了,有人帮忙买药打饭;谁的饭票不够了,有人拿出饭票匀着吃;谁的被子单薄,有人拿来被子同睡一床;谁喝酒吐了,有人帮忙擦洗照顾……大家彼此爱护、真诚相待,互相给予着温暖与关心。
第7章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十三
与小陈、毛哥和两位大学生的相处相聚,不管多么高兴豪放,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工作上的事情一律不谈,比如谁的工资有多少、哪个人又加了工资、厂里准备下发什么文件、干部有什么变动等等。没人教过我,我自己记着一句话:有些事自己知道就好,需要沉默的时候别乱说。
李科长对我的观察是仔细的,我踏实肯干兼具一点悟性,还有保密意识和责任态度,赢得了他的好感。
年底了,工厂全年的销售情况不错,领导自然高兴,准备到乡下鱼塘购买一批鲜鱼,一是答谢上级各部门的工作支持;二是全厂加餐改善一下伙食。本来是由厂工会具体办理,但丁厂长要求财务科派一人,现场监督。于是李科长派了我去执行这个任务,我有些纳闷却又似乎有所明白。
冬天的上午气温依然偏低,要等到午后渔民才下水捕鱼。午饭后,由厂工会领导带着一名下属、一名厂办人员、卡车司机和我,前往离镇子20公里的乡下鱼塘,卡车驾驶室只能坐三个人,我与厂办人员蹲在没有顶盖的车厢后面,阳光无力穿透云层,太阳时隐时现,走出镇子,寒风开始吹得耳朵生疼,我们蜷缩成一团,用嘴里的热气不断地哈捂着双手,两旁光秃秃的树丫慢慢往后移动,灰蒙蒙的田野空旷寂寥,偶尔的阵风把地上的枯草和树叶卷向空中,卡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上,我们坐在冰冷而生硬的“摇篮”里。
上下颠簸,七弯八拐,等我们摇晃到鱼塘附近,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舍近求远来到这个鱼塘买鱼,应该是“关系户”。我们一行下车走向鱼塘,鱼塘边有一群人穿着下水衣正在整理渔网,领头的急忙掏出烟奔向工会领导,工会领导接过烟点上,有些不悦地说:“这地方太难找,脑袋都转晕了,不然早到了的。”
我看见领头的连忙塞给了工会领导两包烟,满脸赔笑说:“对不起啊,让您受累了,外面风大,您去鱼棚里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我这就催他们下网。您不到啊,不敢下网,我们一直在等着您呢。”
拖网捕鱼虽然慢一点,但一次下网就够了。等到鱼集中到网里后,先用编织袋分袋装好,再把每袋过秤。秤是那种长杆秤,需要两人抬起秤绳后,主秤人才能确定秤上的重量刻度。工会领导的下属是主秤人,我负责记录每袋的重量,厂办人员监督装车并清点袋数。
过秤在鱼塘边的田埂上,活动空间有限,我站在五步开外的地方记录。有好几次我看到,秤尾上翘一点后分明在往下落,但工会领导的下属眼疾手快赶紧托住秤尾保持水平,并马上给我报数了。我记得小时候家乡集市上卖菜,都要让秤尾稍稍扬起,这才表明菜的份量够斤够两啊,这是个什么情况?我回头看看工会领导避风歇息的鱼棚,再想想李科长对我的“特别委派”,我不能“太明白”,老老实实地记下了数字。
称重装车完毕,晚饭安排在鱼棚里吃,领头的渔民劝工会领导喝点酒,他摇头说:“不得啊,这一回去,马上要分两拨,一拨送到镇里的部门,一拨还要连夜赶去县城里送,剩下的再送到厂部饭堂处理。”
我们聚餐都是选在偏僻小巷里的小酒馆,菜是土菜,酒是本地酿的散酒,点菜都是本着少荤多素的原则,印象最深的必点荤菜是莲藕骨头汤,莲藕偏多,骨头没肉剔得很干净,鸡鸭鱼基本不点。都是年轻人,聚餐的本意不是为吃好菜,也吃不起,大家都在异乡,只是图个热闹亲热。因为毛哥是我工作的“点拨人”,我对他的谢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吃饭时我都是挨着他的身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