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有标杆,从中央电视台的□□、中央电台的方明到湖北电台的华岳、县电台的何老师(面试的主考官),这些男播音员都是我的免费老师,我是他们看不见的学生,他们的声音在远处召唤,鼓励我努力前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一门技术活,学好这门“手艺”,可能就会搭建起我人生进步的阶梯,明晰我未来的目标。
口播录音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后面的训练就有了针对性,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播音练习和成人自考学习,丰富着我的工作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通镇有线广播节目的规律和定时播出,我不用主动出去收集宣传资料了,镇政府各部门、各办事处、各村以及以一些文学爱好者,自己送稿上门,要求尽快安排播出,我辛苦并快乐着!
郭师傅把摄录设备买回来了,一台摄像机(松下9000)、一台录像机(日产)、一支采访话筒、一盏摄像灯,还有录像带、灯管、连接线等七七八八的器材,反正带去的钱花了个精光。报账时张师傅(兼会计)对有些票据提出了疑问,郭师傅发了一通火,大声吼叫:“你懂行?你自己怎么不去买啊?”最后,刘站长出面把两边压下来了。
郭师傅把摄像机捣鼓了两天,估计会操作了,说可以出去干活了。镇政府每星期都有会议,我在角落举着摄像灯,郭师傅扛着摄像机前后拍摄。会后镇党办主任把新闻稿送来,我先把稿件录好音,郭师傅再用摄像机和录像机剪辑画面,最后进行声音与画面合成,这是相当原始的电视节目编辑办法。我好奇地问他:“当初招聘播音员的通知,是怎么制作播出的呢?”
他得意地说:“只要动脑筋就有办法,买两包烟外加一点礼品,去县电视台找个熟人录制好音像磁带,回来再到镇文化馆借一台录像机,晚上把录像机的信号连接到电视发射机,镇里镇外就都能收看到,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大家不看都不行。”他很精明,收取播音员考试报名费,大概也是他的主意,刘站长选对人了。
通镇的第一条电视新闻以插播的形式播出去了,音像效果与现在是无法比拟的。摄像机虽是新的,当时的售价达一万二千多元,但在日本属于低档产品,是家庭游玩和聚会用的,像素很低,画质很差,其次郭师傅还是半瓢水,画面的色温、对焦、稳定性很不专业,造成画面不清晰,色彩不正常。即便如此,收到的反响还是很强烈,作为乡镇一级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身边熟悉的人上了电视,仿佛是“海市蜃楼”出现在自己面前,颇有新奇感。当天晚上,站里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都是一些好奇的人在问这个值得好奇的事,当然,也有镇里的干部打来电话,对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表示兴奋满意,鼓励再接再厉。郭师傅因此很自豪。
收视率高也不见得是好事,大家的注意力太集中了,认真关注之后就会有回味和交流,好的方面有目共睹,自不必赘言,但如何体现自己的见识和水平?就是要发现别人没有察觉和留意到的地方,这样的发言就有了分量,这个“分量”可以帮助人,还能打击人。
该来的风雨还是会来的!你错也好,对也好,它就在那儿窥探着你,静悄悄地等着你。
第10章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二十二
第二天一早刚上班,镇里的陆宣委通知刘站长与郭师傅,迅速赶到史副书记办公室。据郭师傅回来讲,一进门,就见史副书记紧绷着脸,把他们晾在一边站着,半天不吭声,等看完几个文件后才发话:“老刘,你这一站之长是怎么当的?眼里还有没有镇委、镇政府,连基本的组织观念都没有啦?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是吧?成独立王国啦!你不要忘了,广播站是双管单位,站里的资产都是镇里的,镇里对你们站的人事安排,是有发言权和建议权的。”郭师傅说史副书记白嫩的脸都涨红了,丰满的胸脯在急促地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