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台长召集全台人员会议,还特地邀请吉局长过来作指示。吉局长首先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广电系统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接着对本市广电事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最后归纳为一个主题:以广告创收为中心,积累资本,推动本市的广电事业蓬勃发展。
随后郑台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局领导把这副重担交给他,既是对他的莫大信任,也是极大考验,他一定不辜负局领导的期望,带领大家勇往直前,奋力开拓,以优异的成绩向局领导交上满意的答卷。
吉局长有事提前离场后,郑台长便把经济电视台全年广告创收的任务指标做了说明和分解,基本上每个部室每个人都分派有任务指标,包括办公室、技术部、财务部。他强调,我们必须首先做到交足局里的,余下才是自己的。但当大家了解到局里下达的任务指标数时,每个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觉得太高了,有些不切实际。
郑台长安慰大家不用担心,他也会积极想办法完成局里上交任务的。另外,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和安抚大家的情绪,台里将连续发放三个月的工资后再彻底“断粮”。
自此,我的身份由“广播人”转换为“电视人”。笨鸟先飞,力挖资源,我第一步就把董总公司的电视广告业务转移到了经济电视台,同样办法,我再将袁领导原来介绍的长期广告客户也拉到了台里,这就有了基础。
郑台长说得对,电视台的广告业务比电台好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等客来。有些大的广告客户习惯认准市电视台,这就需要公关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去打招呼,碍于情面,有些大客户就会把宣传费用一分为二,市电视台和市经济电视台两边都投放,以平衡关系。
但这与我无关,因为家里没有任何亲戚可以因此帮上忙,包括余红的娘家也是。于是,我采取了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办法,从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客户入手,如卖农药的、卖鱼药的、卖种子的、配眼镜的、美容美发的、治疗疑难杂症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让我为之骄傲的是,我曾引起了两家眼镜店的激烈竞争。由我经手策划的第一家眼镜店的广告播出后,效果十分明显,第二家不甘落后,去到市电视台做了广告宣传,但反响平平,于是特意托人到市经济电视台找我,指定我接手做他家的广告宣传策划,成了我的广告客户。我似乎又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没想到,有一天,电台的马副台长突然电话通知我说,电台里要取消我的分房资格,原因是:1当时分房名单不是集体研究决定的;2我已经调离了电台。
我焦急得一夜没睡,束手无策,心如刀绞。余红在家里不断唠叨,说没有道理,太欺负人了。说实话,我当时真希望余红能自己出面,到电台去找文台长和马副台长他们面对面辩论,据理力争。但余红不具备此类性格,她除了陪着我在家里一块生闷气,照样一筹莫展。
我知道,这事找郑台长或是吉局长都无济于事,他们有着自己个人的利益关系,如果与己无关,就犯不着出面为我协调处理,至多抱以同情的态度。我冷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电台的叶老师打探是怎么回事?叶老师告诉我,这是文台长和马副台长两人商量的意见,他们认为洪台长退休后,不会再参与台里的事,何况他已经去了深圳。取消我的分房资格,目的是重新分配给那位易播音员,因为易播音员是吉局长亲自挑选的人才。台里其他领导心知肚明,也觉得不公平,首先是我在电台的工作年限长于易播音员,其次我的岗位调动有局里的文件依据,再者当时拟定分房名单时,都是严格按照条件和资历筛选的,马副台长也在场,并没有提出异议,而当时文台长只是中层干部,没有资格参会。
文台长本来是想以会议文件的形式,让所有台领导班子成员签字后,再以正式文件通知我的。但有两位领导班子成员不愿意签字,所以就由马副台长直接电话通知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