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记者们到所属企业走了一遍后,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感触的,我既看到了企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外部景象,也感受到了企业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的内在表现。在与各企业老总的私下聊天中,我又了解到了他们对柯董的“放权不彻底,管制又过度”的做法颇有微词,使他们不得不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
我站在柯董的角度分析,估计他也担心“一管即死,一放就乱”,万一出现“崽卖爷田”的情况呢,“管与放”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会互相伤害。或许柯董偏重于资本运作,但是这也需要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实力规模做根基啊,实业不行就缺少了资本运作的“船”,可是这些“船”必须依靠人来打造和操作,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又如何兴建资本运作的“船”呢?
我有想法,但在柯董面前会“屁都不值”,那是不知天高地厚、班门弄斧。不过所处“浦生”这个平台,我多少有些大局忧患意识,我要通过一个合适的渠道,传达企业老总们的“心声”和我“天真”的想法,哪怕能触动或诱发柯董产生一丝灵感,也算是“不虚此思”。
我打电话与省报的记者朋友交流探讨,他给出一个建议:以老板的名义撰写文章,把观点与看法融进去,类似于经验之谈或管理体会之类的题材,再找个媒介发表,这样老板看了即使是“言不由衷”,他也不会迁怒于我,毕竟这也是在为他个人树立社会形象。
这是个很好的提议!我开始动笔为柯董写稿,题目定为:民企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
在文章开头,我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如果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由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的人才科学合理流动,又给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从民企今后的发展形势来看,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形成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顺利转化,将是民营企业家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落实这个用人理念呢?我从软硬件方面加以分析:
软件建设包括公正灵活的用人机制、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定位准确的职业规划等;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工作和生活环境、事业发展平台、人才价值评估体系等。
文章最后说:仁者心怀天下、智者上下通达。由于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摆脱“研究人和琢磨人”的思维怪圈,让管理系统成为“亮化工程”,让管理行为变成“阳光操作”,这样,企业的活力自然增强,基业常青也就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
整个文章有近四千字,署名为柯董的名字。
文章写完后,我又陷入了“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矛盾中:如果就这样冒昧地对外发表了,万一柯董认为我是乱作主张,先斩后奏呢?一旦“龙颜不爽”,就是鸡飞蛋打;假如先给柯董审看通过了,但找不到合适的刊物发表呢?那就是戏弄领导,欠收拾!
再找省报的记者朋友商议,他的意见是:先落实好刊载的媒体,再给柯董审看,做到万无一失。他给了我《企业报》记者的电话,强调说,这是行业权威级报媒,分量够了,至于怎么合作?让我直接联系。
因为有省报记者朋友的介绍,我与《企业报》记者的接洽很顺利,他看了样稿后说可以作为软文发表,付一点版面费就行了。
于是,我把文稿和准备刊载的媒体以及费用预算,一并呈报给了柯董审批。不到半天时间,他秘书就把“同意刊载”的批示交给了我。为了加深柯董对文稿的印象,报纸刊登出来后,我又托秘书拿给他看。
这篇文章有没有触动柯董的灵感,无从知晓。后面的经验告诉我:能改变老板的只有老板自己。不过功夫没有白费,我为柯董的个人形象宣传做出了成绩。
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员工调薪时间,浦生公司所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调薪,都是柯董一人亲自操笔,一点也不麻烦别人,这涉及到近两百人咧,他应该很累的。我的年薪调到了十八万,这还不包括年底的奖金红包,感谢柯董的抬爱!
我打电话余红,问她:我每月都按时寄了工资,你有没有收到,总该给我回个信吧?她说:难道你不应该寄工资回来吗?如果没有收到,我自然会打电话你。
我噎住了,又问:我母亲每月的零花钱,你给了没?她回答:有什么好着急的,她在大哥那边不愁吃不愁穿的,她又不是只生养了你一个儿子?我再问:女儿怎么样了?情绪有没有一点好转?她说:还不是那样,没钱用了就找我。挂掉电话,我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