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人坐不住了,找到苏清朗的恩师宋鸿儒,让他出面劝苏清朗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有人」,就是如今的常山王李贽,小王爷李吉,清阳郡主李妍妍和武阳郡主李赛赛的父亲。
那时候,常山王府还没有跟苏清朗反目成仇,李妍妍还没有许配给苏清朗为妻,更没有悬梁自尽香消玉殒,苏家与王府的关系,还算得上融洽和睦,李赛赛整天缠着自家老爹,声称要嫁给苏清朗为妻。
然而,堂堂郡主,何等尊贵,即使不嫁皇亲国戚,也不能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所以,对于这桩婚事,常山王有些不大愿意,但禁不住李赛赛的软磨硬泡,再加上苏清朗这个人,才情品貌皆是一流,除了没什么上进心,其他的方面都是顶尖的好,没什么可挑剔的,于是为了自家闺女着想,常山王不得不求助于宋鸿儒。
希望宋老先生出面劝动苏清朗,让他这个纨绔子弟干些正事,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也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
岂料苏浙善开明,宋鸿儒比他还要开明,面对常山王的旁敲侧击,宋老先生只有一句话——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种花种的好,那也是一种本事。
于是,这个天底下唯一关心苏清朗仕途的人,只能作罢,苏少爷因此,愈加过得幸福满足。
不过,苏清朗虽然生性散漫自由,不愿入朝当官,但对于朝政之事,却不是完全的不理。
由于自家老爹就是个当官的,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一直跟在皇帝身边,苏少爷自小就对朝政有着特别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