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什么机会?云喜,你知道二哥的脑子没有你们几个转的快,能不能说明白一些?”

“既然朝廷顾不上你们,你们正好可以派人偷偷去云岚国打点秋风,我同谢芳林也可以借机去云岚国弄些钱财和粮食回来。到时候咱们两下分,粮食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

“你也去?”孙福武先没管怎么去打秋风。

“我当然要去,不然谁有那个本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粮食运送回来?”当然要借助她的储物袋。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储物袋储物空间太小。

“妹夫能答应你去冒险?”

“他已经把这件事交给我了,就得听我的。而且我的安危你们也不用担心,不是有小宝吗?”这些年小宝可没什么太多用武之地,整整胖了一大圈,是时候让它锻炼锻炼了。

孙福喜同孙福武夫妻说得时候自信满满,真将这件事同纪兴泽说时,还是遭到了巨大的反对。但是纪兴泽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只有孙福喜说的这个办法最有用,最见成效。

最后纪兴泽不顾薛国栋等人的反对,也要跟着一起去,这件事才最终敲定下来。

北大营这面由孙福武带队,他们一共出了两百人。纪兴泽这面,由谢芳林带队,他们这面也是出两百人,纪兴泽和孙福喜混在其中。一行人装扮成商队,先后从寒水江通过渡船偷偷潜入云岚国。

这也是两国百姓偷偷往来常用的方法,不过却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一旦被抓住,不管是哪国百姓,都会被送到最苦的地方做苦役。

但是风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利益。云岚国那面缺盐,一斤盐往往能卖到二三百文,恒山郡这面盐却极便宜,相比别的地方也好弄到。这么大的利益驱使,就会有很多人宁可冒着被抓的风险也要铤而走险。

这回他们之所以如此顺利渡过寒水江,北大营那面可谓是功不可没。此时,北大营正在两国边界寻事儿吸引云岚军的注意,自然没有人管他们。这也是孙福喜找上孙福武寻求合作的另一个原因。

他们一行人这次明面上带了些茶叶、丝绸和布匹,也是云岚国那面比较缺少的。再有就是带了不少的盐放到了孙福喜的储物袋内,这是孙福喜找上孙福武的第二个原因。

因为北大营掌握了几个没有上报给朝廷的盐矿,他们之前都偷偷卖给盐贩子。这次他们自己化作商人,将盐卖给云岚国不说是第一次,也差不了多少。还不是因为军饷迟迟不到位,军粮同样没有着落,把北大营给逼急了才会如此?

等一行人顺利过江,又接连穿过两个山洞,才到了云岚国百姓居住的地方。

谢芳林带着他们去了一户农家,等他们再出现,已经换上了云岚国服饰。接下来他们将分成两队,一队三百人,由谢芳林和孙福武共同带队,专门负责打劫一些为富不仁的富商,还有一些贪官的小金库。

纪兴泽带领余下一百人,孙福喜跟他一起,就是来这里纯交易,想要多换一些粮食回去。

来云岚国做生意,怎么着也得由本地人出面,纪兴泽早在之前派人救下了几个偷渡到恒山郡的云岚国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又将他们送了回来。这次,就有几人派上了用场。

他们的生意根本就不用愁不赚钱,等农户知道可以用粮食换盐,价格还要比平时便宜将近一半,纷纷找上门。

可他们毕竟做的是见不得光的生意,就有人想要借助云岚国官府的力量抢了他们的盐。

那些人千算万算没想到孙福喜有储物袋这种逆天的东西,更没有想到还有小宝这样能提前发现周围情况的存在,当官府的人在他们同人交易找上门,连一粒盐都没搜到。

就这样,通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又借助储物袋来回运盐和运粮食,他们很快便解决了灾民们和北大营暂时缺粮的问题。

孙福武和谢芳林那边效果更是显著,连带着云岚国的社会风气都变得异常的好。商人经商也都奉公守法了,各地的官员,尤其是挨着大安国的官员们不说是成为清官,但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太敢盘剥百姓。

有不少人暗暗夸赞他们为神兵,可惜等孙福武他们将粮食的问题彻底解决,他们从云岚国退回了恒山郡。

在来回往返这个过程,孙福喜和纪兴泽不只一次经过那两个山洞,这使得两人萌生了一个新大想法。

“你说,万家村往东会是个什么景象?”孙福喜再一次经过那个山洞时问纪兴泽。

“目前还不得以得知。”纪兴泽回答道,“不过,我打算回去后派人朝那个方向打探打探。”

“嗯,”孙福喜点头,“我想那里只要不是海,没准就会有荒地,那样,咱们就可以收留更多的灾民。”等积累到一定数量的人口,他们才可以做更多的事。

“什么机会?云喜,你知道二哥的脑子没有你们几个转的快,能不能说明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