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第34章

◎随机教育◎

现代时无神论者邓琳琅,还从来没听过搬家还得看日子,一脸迷茫的问孙桂英:“看啥日子?”

孙桂英的声音更小了:“虽然说破四旧了,可老祖宗多少年了都这么过来的,谁家搬家不看看日子。你们城里人不讲究,可现在不是在农村吗,说道多着呢。你别不信,要不是你们那院子把村口,隔壁又常年没人住,婶子也不跟你说这话,还是让人看个日子去去心疑。”

自己都能穿进书里,还附带一个系统外加淘宝商城,邓琳琅再也坚定不了唯物主义信念,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想法说:“婶子,我不懂这些。我都听你的,不过不知道该找谁看。”

“这事儿我给你办,”孙桂英见邓琳琅没跟别的知青一样,提起这样的话头马上义正辞严的张口就批/判人,觉得自己没看错这孩子:“我悄悄找人给你挑个日子。也不用多,有二两红糖就行。”如果不是看日子必须主家付帐,孙桂英就自己把红糖出了。

“没问题,婶子你问好了哪天,我跟大妮就哪天搬。”邓琳琅很信任的把此事托付给孙桂英。

孙桂英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便告诉邓琳琅,冬月初十就是好日子,距今天只有三天的时间,邓琳琅现在就可以把眼前用不上的东西,慢慢往新房倒腾了。

邓琳琅听了,直接拿出已经包好的红糖纸包给孙桂英,由着她给谁去——如果孙桂英有心骗她二两红糖,一开始直接说一斤,邓琳琅也不会发觉。

该打包的早已经打包好了,邓琳琅一听搬就的日子迫在眉睫,便上午两趟下午两趟把自己的东西搬到新房子,只留出被褥和必须的生活用品。

王相臣见她倒腾的欢,带着两儿子帮着把家具各归各位,屋子一下子有了生气。

饭桌的四把椅子以及炉子摆在客厅,柜子摆在东头的卧室,书桌则进了西卧室,以备将来大妮学习用。碗柜进了厨房,两口灶现在还空着一口,只有一口上面安了邓琳琅在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旧锅。

另外王相臣还按邓琳琅的要求,在厨房靠东墙钉了一排三层木架子,正好把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一样一样摆上去,竟十分整齐有序。

“当初咱们还觉得小邓只顾花哨,这么一摆才知道厨房原来可以这么立整。”郑秀敏好几天没来新房子了,觉得最让她心动的就是这个厨房。

“我稀罕她那个啥,哦,客厅。”孙桂英笑呵呵的反驳郑秀敏:“又豁亮又宽敞,来个人直接坐到椅子上,不用上炕下炕脱鞋,多省事儿。”说着,站在门边不停的摸着同样漆过的门,觉得门漆后的确光滑,就是太费钱。

“小邓是城里孩子,就是比咱们老农民讲究。”两个人一致得出结论。

邓琳琅觉得自己可以反驳一下:“两位婶子,现在我和大妮的户口也迁到生产队里了,我也是地道的老农民,你们不能歧视我。再说,咱们农民就不能讲究了?老人家还说过工农联合闹革命呢。”

“知道你是常有理。”郑秀敏经过邓琳琅送青布时一套一套说词,早打消了跟她争辩的心思,和孙桂英一起,细细给邓琳琅讲起搬家那天的讲究来。

到了冬月初十这天大早,邓琳琅叫醒大妮,娘两个早早起来洗漱后,就开始用温水和面。怕引人注意没敢全用面粉,掺上了少半玉米面调色,细细切了葱花跟盐拌均,把面团擀成大大的薄饼,倒上油再把葱花铺平,便从一边慢慢卷起,很快就卷成长条的面卷,两头用力捏实防止油漏出来。

拿刀度着大小把面卷分成十份,双手一翻扭一下再用力按平,用擀面杖重新擀薄,就等着上锅烙熟。

邓琳琅擀了三张饼,面板便放不下了,让大妮把火抽出来一点,开始往锅里倒油,烙上一张饼后赶紧擀下一张,很快便把十张饼都烙好装进了小盆里,再小心放入大妮平常挎的小蓝子里面。

邓琳琅回屋用篓子把仅剩的一点面粉装好,向还在洗漱的许丽荣和张晓凤说:“我今天要搬到新院子去了,两年来可能有过不愉快,但我还是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多谢你们的照顾。”

许丽荣抬头问:“今天就搬,中午我去给你暖灶吧?”

邓琳琅笑了:“大家都挺不容易的,现在都要求新事新办、移风易俗,我也不敢请人暖灶的。”

张晓凤听了也看了邓琳琅一眼,接着低头洗脸,许丽荣又说:“你要是有啥事儿,可以来跟我们说一声,不管咋样你也曾经是知青。”

她见大妮摸着棉被舍不得撒手,没注意两人的对话,便同样小声问邓琳琅:“眼看着冬月都过好几天了,再不搬赶上下雪就麻烦了,你看好日子啥时候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