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理由如此完美,李卫东默默向邓琳琅伸了下大拇指。邓琳琅听他提起李卫党,正好低声向他提出了请求,那就是让李卫党跟她唱一出双簧,糊弄一下前进大队人们的眼睛。

对于邓琳琅层出不穷的点子,李卫东已经见怪不怪,马上点头同意下来,与邓琳琅约好取东西的时间地点,才各自含笑而别。

回到大队时,李雪梅正在跟陈老实、郑春山两人说话,见到邓琳琅忙问:“咋样?”

邓琳琅点了点头:“人家同意咱们试试,要是质量过关的话,每双鞋垫五分、每付手套一毛二的手工。”邓琳琅淡定的把自己算好的手工费说了出来:

每双鞋垫最多用三层袼褙,打袼褙的布绝超不过三两,对于邓琳琅来说等于没有成本。手套用的白棉线则超不过一两,理论上在商城里兑换一次可以织成五千付手套,所以邓琳琅给的工费不低。

李雪梅三人听到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能给这么多。”

邓琳琅肯定的点了点头:“人家把样品给我拿回来了,咱们做出东西的质量,不能比样品差。要不别说手工,还得赔人家原料钱。”邓琳琅务必让前进大队的人明白,原料是别人供应的,以后使用管理起来方便得多。

陈老实接过手套,郑春山则摸了摸鞋垫:“还没我家里头做的厚实呢。”

陈老实已经把手套戴到手上,动了两下手指问:“这玩意没几个人会弄吧?”

邓琳琅笑了一下:“我倒是学过咋织,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想的起来,等我回去试试。”

李雪梅忙问:“你一个人织不过来吧。”每样一百件,真成了就是一百七十块钱,一家子下地苦累一年,分红也分不到这么多!

邓琳琅本也没想一个人挣这个钱,向李雪梅点头说:“要给人家看样品,当然得尽快。我想是不是征求一下各生产队妇女组长的意见,要是她们愿意的话,就一起把样品准备出来。日杂店检查合格的话,以后咱们大队的妇女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了。”

陈老实与郑春山听了无不动容:“真能一直接下去呀?”

不能也会变成能。哪怕日杂店收不下这些货,不是还有李卫党的黑市呢。邓琳琅敢保证,手套到黑市上也是紧俏商品——此时的毛线并不普及,邓琳琅在现代时听长辈说过,拆五六付手套染色后给孩子织线衣的故事。

见邓琳琅点头,陈老实问她:“你跟我说让妇女比男人们挣钱多,就是想让她们挣手工费?那会不会耽误下地干活?”

对此李雪梅却一点不担心:“大队长,手快的人一天也就做三四付鞋垫,手慢的连三双都做不上,跟下地挣工分还是比不了。你别怕妇女都不下地干活,大家都会算帐呢。”

可妇女们晚上贪点黑、中午少歇一会儿的话,一天还是能做两双鞋垫的,补贴起来跟男劳力们的工分也不差什么了。

郑春山合计的就多了些:“其实咱们人均不到三亩地,男劳力加点紧的话,可以腾出一部分妇女专门做这些。这样记的工少,平均的工分值还能高点。”

对此邓琳琅根本不发表意见,反而是李雪梅直接给郑春山一个白眼:“你可别算计大家这点辛苦钱。你以为缝鞋底容易,还是织手套好学?不都得我们妇女点灯熬油把手戳烂了,才挣两个活钱。”

陈老实象是赞同李雪梅的话:“嗯,要是不给人家记工分的话,也别想着收提留。”

难怪李雪梅反应那么激烈,邓琳琅还真没想到郑春山竟想收这份提留钱,有些不悦的问:“郑会计,我记得只有生产队的集体收入才收提留,我替妇女们找点活贴补家里,不应该算集体收入吧。”

听到邓琳琅问自己,郑春山有些不好意思:“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听说钱就习惯了,习惯了。”

李雪梅倒笑了:“小邓,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他这人听不得哪儿有钱,知道了就想着收提留。不过咱们大队多亏了他,要不是他这么死抠着,也没钱年年给各生产队添点新农具。”

说来郑春山也劝过邓琳琅,让她别跟李雪梅一般见识,这二人还真不愧这些年一直坐在一起上工。这么想着,邓琳琅对着郑春山笑一下,事情便算揭过,重新与李雪梅商量起明天哪些人到她家学习织手套来。

郑秀梅也在家里等着邓琳琅,在两个孩子跟邓琳琅亲热时就忍不住问:“小邓,你找到门路了吗?”

原来李卫东相信自己能搞到原料的原因在这里,邓琳琅也笑了:“李经理是明白人。我总得把周围人的嘴堵一堵,才敢做别的。要是全生产队的妇女跟着我挣到钱,就算偶尔发现点啥,也不会想着去举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