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邓琳琅头一个冲出门,开院门一看,李卫党帽檐、眉毛上都结了霜,一说话一冒哈气:“把你冻坏了吧,快进来快进来。”

孙桂英几个也跟了出来,目光盯的是李卫党身后的马车。邓琳琅不能表现得太与众不同,随着大家往车上看了一眼。

别说,东西由自己拿出来与别人送到眼前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邓琳琅重新打包的时候只觉得累,现在马车上十个包裹被绳子绑得结结实实,连车轱辘都压低了一些,却觉得有些震撼。

这老些原料,根本不是只做样品能用完的。

邓琳琅不得不用话找补:“李经理这是让你把原料一次都给我们送来了。请你回去让李经理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样品赶出来,不辜负李经理对我们的厚望。”

李卫党轻笑了一下,也一本正经的说:“李经理知道你们没有工具,特意让我给你们带了毛衣针。”

邓琳琅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心想难怪李卫党过了约定时间这么久才来,原来是回去给自己取毛衣针了。因此真诚的向李卫党道谢,更不让他帮着卸车,直接带他进屋里暖和一下。

“嚯,你这屋里可真暖和,就升一个炉子咋这么热乎,烧的是啥?”李卫东看着与自己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房屋布局,不见外的挑起炉盖往里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烧的竟只是玉米骨。

“脚下有地龙。”邓琳琅觉得这么解释易懂,直接说道,引的李卫党又看了她一眼。

李雪梅和郑秀敏已经各抱着一个包裹进屋来了,问邓琳琅:“小邓,把东西放哪儿?”

“放西屋吧。”正好西屋没住人,充当临时仓库没有问题。

等原料卸完,李卫党已经暖和过来了,见妇女们一脸跃跃欲试,便跟邓琳琅告辞。邓琳琅忙叫住他,回卧室把自己昨晚准备好的包裹拿出来:“李同志,麻烦你帮我把包裹寄了可以吗?”说完从兜里掏出十块钱递给李卫党。

大家见邓琳琅拿出来的包裹本就吃惊,看清她给李卫党的是十块钱,更是惊得合不拢嘴。李卫党自己也吃惊,因为邓琳琅提着这么大的包裹,竟然毫不费力的样子,倒有些相信早晨自己收到的东西,都是邓琳琅一个人运去的。

不过他还是不肯收钱:“邮个包裹能花多少钱,等下次你交样品的时候和李经理算就行。”

邓琳琅让他掂了一下包裹:“我估计这些钱都不见得够,你还是先拿着吧。不够的话你先帮我垫上,等我交样品的时候跟李经理多退少补。”

李卫党听了看看收货地址,笑了:“原来是邮到平山的,还是轧钢厂,正好我们单位有去平山的车,轧钢厂就在市边上,我看有没有地方,直接给你拉过去得了。”

有顺风车当然好过发邮寄,不用担心邮丢的问题——邮寄包裹到邮局都要打开,由营业员验过里面的东西再重新封口。邓琳琅包裹里都是粮食,现在最让人眼馋的东西,被谁睚上了邓家都有可能不到。

邓琳琅更是说啥都让李卫党收下钱,说是给帮忙司机路上吃饭用,李卫党倒不好推辞了,郑重请邓琳琅注意送样品时把东西带全了。邓琳琅听明白他在意的是啥东西,还是高兴的把人送走,回来发现大家的目光又集中在自己身上。

李雪梅有些感叹的说:“小邓,难怪你能把加工的活揽下来,说话太有底气了。”

郑秀敏等人跟着点头,只有孙桂英看出邓琳琅被夸得不自在,笑着问:“小邓,鞋垫咱们知道咋做,手套可都没弄过。现在就开始学吗?”

邓琳琅便挑了一包白棉线出来,又引得大家一阵惊叹:“这么好的线,能缝多少被子,城里人竟然拿着织手套,他们的手可真金贵。”

对此邓琳琅不予置评,把一团团的棉线分到每个人的手里,再分给每人一付毛衣针。李卫党一个大男人没织过毛衣,不知道毛衣针有长短之分,拿来的十余副都是长的,材质也是最古老的竹针,令邓琳琅十分想念现代的环形针。

因此邓琳琅一开始拿针的手法,在前进大队妇女们看来,是生疏的,动作也是僵硬的,倒符合她多年没碰过毛衣针的设定。

“对,就是这样,把线绕到针上,再掏出来。看清了没有,这是正针,这是反针……”邓琳琅先自己示范了一下如何起头,怎么把起好的头围成一圈,什么是正针、什么是反针。

初次拿针的妇女们,动作比邓琳琅还要僵硬,不是掉线就是穿针的时候从线的中间掏过去,有一半的线没有织上,出现很明显的小窟窿,只能抽出针拆掉再穿针……

千呼万唤,院门口总算传来了李卫党的声音:“这里是邓琳琅同志的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