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李雪梅虚点了她一下:“说的好听。哎,我问你,要是各生产队的定量已经完成了,能早交货不能?”

这下邓琳琅真的吃惊了:“都做完了?”

李雪梅得意的抬了抬下巴:“可不都做完了。你没发现吗,这个年大街上串门的人都少,扯老婆舌头的人更是一个没有。大家伙都卯着劲缝鞋垫、织手套呢。前天郑秀玉就找我说她们生产队的定量完成了,昨天李小花也找来了。我琢磨着,除了你们生产队手套的定量多点可能没完成,各生产队都差不多了。”

看来她低估了大家挣钱的热情呀。邓琳琅想想对李雪梅说:“这样的话,不如让各生产队把完成的定量交上来,再领些碎布和绵线回去,趁着春耕前多做出些来。这样就算春耕的时候没时间做,日杂店想要的时候也能交得上,免的让人把活抢去。”

李雪梅听了一拍巴掌:“你这脑袋是咋长的,转的就是快。行,回去我就通知她们交过来,还是咱们两个验货呀?”

检查是必须的环节,哪怕刚经过陈春晓的事儿,暂时没人敢再弄虚作假,也得检查——震慑只能保证一时,制度才能长久保证质量。

送走李雪梅,邓琳琅拆开邓林胜的信,看着看着嘴角挂上了笑:邓林胜之所以这么快又给她来信,是因为他不仅找到了兽研所,还跟里面的一位曾姓研究员拉上了点关系。曾研究员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长期需要补充营养,邓林胜便把邓琳琅邮回去的大米送了些给曾研究员,倒让老人家开了胃口。

一向心眼实的邓林胜,为跟曾研究员拉近关系,曾向人家拍胸脯保证,只要老人有需要,他想啥办法也会保证老人的大米不断顿。曾研究员看着老人能吃下饭,身体有了起色,在朋友打听的时候一时得意说了原因。

这下邓林胜能搞到口感超好大米的消息,竟在兽研所内部小范围内散播开来。借曾研究员之口向邓林胜求大米的人越来越多。

邓林胜当初想的简单,那就是交好曾研究员,是为了给邓琳琅增加一点保障,他相信邓琳琅不会怪他自作主张,更会替他提供大米。可现在求大米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吓麻爪了。

马上写信向邓琳琅说明情况兼道歉,承认自己太过相当然,好心办了坏事。

难为邓林胜了解了自己的憨憨本质,邓琳琅可不得好好笑上一笑?她并不觉得邓林胜说的全是坏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与曾研究员拉上关系,还知道投其所好,邓林胜肯定下了大工夫。

他只是社会经验太少,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该知道话不能说得太满。

邓琳琅觉得,曾研究员是个有分寸的人,否则那些人早自己找上邓林胜,而不是通过曾研究员向他表达买米意向了。

所以邓琳琅跟最开始向石爱党提供大米一样,决定赌一把,即帮了邓林胜,也让自己的业务拓展空间——系统任务在积分突破三万大关之后,只增加了百分之一的进度,证明她的猜想是正确的。

那就是表面上要求她悠闲养老的系统任务,实际上是要求她带动着周边人一起提高生活水平,可能是怕她一支独秀引发别人的红眼病,天天找她麻烦不利于悠闲养老?

既然要带到身边的人提高生活水平,对邓琳琅全心爱护的邓家人也应该享受到这份福利,就从邓林胜身上试试水吧。

想到此,邓琳琅坏心眼的在信里问邓林胜,如果他把大米提供给别人,算不算另一种类型的涉足黑市呢?当然信里不可能这么直白,防的是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后,给邓林胜带来麻烦。

她在信里告诉邓林胜,自己会想办法把他需要的东西捎到平山,如果以后邓林胜还有需要的话,她还会支持他,把体贴妹妹形象竖立的深入人心。

偏第二天是跟李雪梅约好收各生产队手工的时间,邓琳琅要跟她一起检查质量,不能马上到县城寄信,只好请许大富帮忙到大队部,先把信给邓林胜寄出去以安其心。

这一次各生产队缝鞋垫、织手套的量大,要交手工的妇女组长一般都带着一两个帮手,个个一脸喜气走的足下生风,比初二回娘家还急切,都希望自己生产队能头一个被检查。

可惜李雪梅又是早早来到邓琳琅家,跟在她身后的是三队张红云。两人一进门就招呼邓琳琅,先把她们生产队的检查完,又问能再领多少碎布头和棉线。

有李雪梅盯着,三队这次交上来的鞋垫与手套全部合格,张红云脸上的笑容收也收不住:“那我们啥时候能领到加工费?一会儿能领多少布头和绵线回去?”

加工费肯定得所有手工都收齐、邓琳琅她们去县城交了货之后才能拿到手,布头和棉线倒是现在就可以发给她。邓琳琅与李雪梅商量了一下,决定每个生产队先发一百五十斤碎布头、一百斤棉线。

李雪梅虚点了她一下:“说的好听。哎,我问你,要是各生产队的定量已经完成了,能早交货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