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琅是要扎根农村养老的,不是前几年公社竖立典型那种口是心非的扎根,而是从思想与行动都扎的牢牢的那一种。所以她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怕自己将来有一天会被打脸。
这一点,被县里来小庄头采访邓琳琅先进事迹的宁记者,用充分的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印证:邓琳琅同志自插队以来,一直坚持与社员打成一片,为了更好的深入群众,她毅然决然的把户口从知青点迁入小庄头生产队,与社员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得到了广大社员的好评。
邓琳琅同志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视乡亲为亲人,视生产队的牲畜为伙伴。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服务,邓琳琅同志自学兽医知识,每年义务为黄土梁公社各生产队牲畜出诊xx次,平均每天出诊xx次,可以说邓琳琅同志每天不是出诊,便是在出诊的路上,如果不是伟大的阶级感情支撑,邓琳琅同志怎能做到几年如一日!
邓琳琅同志是一位心系集体的好知青,她总是急集体所急、想集体所想。意外发现孤儿之后,她选择不给集体增加负担,自己默默承担起照顾孤儿的重任。更让人佩服的是,收养孤儿的事情,邓琳琅同志做了不止一次,她目前已经收养了两名孤独,还要代公社福利院照顾五名弃婴。邓琳琅同志因为收养的两名孤儿,几年来累计向小庄头生产队借粮xx斤,为此邓琳琅同志感到深深的愧疚。她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劳动,欠集体的粮食一定要还上,不能因自己让集体利益受到一点损失。
邓琳琅同志,一向注意团结身边的同志,她积极为所在生产队、大队妇女工作献计献策,协助公社妇联李雪梅同志、大队妇女主任郑秀敏同志,组织前进大队妇女利用工余时间,支援工人老大哥建设,为他们生产劳保用品。这一举措,有力的在促进我县工农关系进一步融洽的同时,增加了广大妇女同志们的收入。
邓琳琅同志认为,她还能为扎根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她没有参加高考,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扎要农村的决心。当听到黄土梁公社福利院一下子收养五名弃婴,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压力骤增之后,邓琳琅同志再一次站了出来。
她向公社书记说:我是黄土梁公社的一员,请集体相信,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一个孩子。
邓琳琅同志,是党的好女儿,黄土梁公社的好知青、前进大队的好社员。让我们大家都向邓琳琅同志学习,学习她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为建设更强大的集体而努力奋斗。
“咋样,这回谁都知道你穷了吧?”郑春山得意的抖了抖手里的报纸,笑呵呵的对邓琳琅说:“就是不知道这宁记者还来不来,要是再来的话,我得告诉他把我也写进去,我也说了不少话呢。要不是我天天拉着你去县城,你能协助李雪梅她们工作?”
邓琳琅自己也被此时的官样报道雷的不轻,如果不是知道那位宁记者与福利院的宁院长是堂兄弟,邓琳琅都想去问问他,咋好意思把自己从来没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写的跟真事儿一样的。
现在邓琳琅当然要感谢郑春山——得知会有记者采访邓琳琅后,郑春山连夜带着小庄头的会计做了一夜的帐,把邓琳琅每年为大妮、二妮两个买口粮的痕迹抹的干干净净不说,还把大妮最初得到的那几个月补贴也给消除无踪。至此邓琳琅成为了帐面上的欠帐户,还是几年都还不清的那一种。
随着县里记者的报道,大家都会发现,人人以为有钱的邓琳琅,原来竟是个欠帐户!
虽然欠帐户的名声不好听,可也分为啥成为欠帐户的不是。邓琳琅不是自己不热爱劳动,挣不来工分欠下的生产队的帐,而是因为太过善良,给各大队治牲畜不要钱,收养两个孩子不要集体一点补贴,而是自己向生产队买粮,只不过她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才欠了生产队的帐,可人家没有不承认,还要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还清。
所以邓琳琅的帐欠的光荣、欠的理所应当,是值得学习的欠帐户。
公社领导也恍然大悟,难怪邓琳琅代为照顾那五个孩子非得要粮食补贴,她这不是为了自己减轻负担,而是为小庄头所有社员减轻负担呀——邓琳琅娘几个的口粮都在小庄头分,她欠帐是欠所有小庄头社员的,给孩子们要一点补贴,她就可以少从小庄头借点口粮,别的社员就能多分一点。
因为恢复高考的冲击,知青们更加想回城,已经很不屑这个称号,邓琳琅却十分在意这个称号——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的,往往并不显得突出,在别人破坏时还坚持的,才会被人一眼发现,那叫真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