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这是怎样一心为别人着想,唯独忘记自己的无私精神!

于是已经正式成了公社主任的钱主任,大笔一挥给每名弃婴每月补贴十斤粮食。听起来似乎不少,可是见过几个孩子的人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根本吃不下粗粮,邓琳琅自己还得想办法把粗粮换成细粮,中间的差价就够邓琳琅受的。再说孩子总要长大,等十来岁的时候你试试十斤粮食够不够吃一个月——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在农村是无数人验证过的。

县妇联为了表彰邓琳琅,送来的东西就实在得多,总共有二十丈布票、十斤棉花票,还有二十斤面粉。可是没有一个人嫉妒邓琳琅。因为大家都知道,光有布票、棉花票是买不来布和棉花的,额外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才能让五个弃婴都穿上新棉衣。

而县妇联既然这次送来了布票,下回再来探望的时候,几个孩子没穿上新棉衣,邓琳琅马上就交待不过去。

所以不仅没人嫉妒,小庄头的妇女们反而同情起邓琳琅来。她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一个人悄悄行动,几乎都到邓琳琅家里打过照面,为的就是替邓琳琅带走一两件该做的小棉衣,或是把自家孩子穿小的衣裳给邓琳琅应急。

对前来探望的妇女们,邓琳琅与孙桂英一律笑脸相迎,送来的小衣裳,也都千恩万谢的收下——邓琳琅可不敢再跟几个孩子做亲子装了,太不符合时代的东西都招人眼,这个教训她吃过就不会再犯。

孙桂英则是借机跟人说自己一个人将带五个孩子的困难,就有心软的妇女跟她说,自己做完手工之后可以帮着搭把手。

孙桂英向人苦笑着说:“我和小邓哪儿还顾得上手工,以后天天得被这几个孩子拴死了。”

来人就悄悄的问:“你现在跟小邓一起过日子,也没劝劝她别一下子照顾那么多?”

孙桂英直摇头:“这么些年了,你还不知道小邓那孩子?她就是心太软了,看不得人吃一点苦。你说都是一般大的孩子,我们照顾哪个不照顾哪个?”

来人听了赞同的点点头:“小邓心眼是好。你说她给别的生产队治牲畜,多少收点钱,也不至于……”

说不下去了,难道小庄头自己的社员,还不知道邓琳琅每年给两孩子拿现钱买口粮?可接下来的那五个呢,再掏钱怕是不容易了。

唉,怕是孙桂英和许大富的工分,都得跟着搭进去了。这两年许大富夫妻跟着邓琳琅过的啥日子,生产队的人都看在眼里。眼见着老两口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穿的越来越干净整齐,不是不羡慕的。谁能想到,好日子没过两天,眼看着就要把工分搭进去,也怪让人同情的。

趁着这股同情没有消散,郑秀敏“背着”孙桂英和邓琳琅,把所有小庄头的已婚妇女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把大家三人一组分班,要排出时间表来,好上邓琳琅家帮着照顾孩子。

小庄头已婚妇女有二百来人,三人一组、一天三班,十几二十天才轮到一次,妇女们都没有啥意见。因为郑秀敏提前说的清楚:“咱们那手工活是咋接到手的,你们心里比我清楚。要是小邓为了照顾孩子,没时间去联系新的手工活,你们就等着再下地干活吧。”

二十来天才轮到几个小时的照顾,换来一年源源不断的加工费,这帐没上过学的人都会算。妇女们连声表示自己去邓琳琅家,肯定跟在自己家里干活一样尽心,不对,是比在自己家里还尽心,保证让小邓有的是时间去接手工活。

至此便算解决了□□们后的人手问题,也解决了邓琳琅被人当成肥肉盯着的问题,可孩子们的住处还是没有解决。

第76章

◎无冕之王的威力◎

眼前看五个孩子还小,暂时搬到邓琳琅的西屋是可以住下的。可是等孩子们长大了,再琢磨住房问题,邓琳琅怕这股热乎劲早过去了,没人再拿这几个孩子当回事儿。

最主要的是,邓琳琅从系统透露的信息之中领会到,她将收养的孩子,远不止目前公社福利院这五个,很快会有更多的女婴出现,那时现找地方更困难——八十年代初生产队就解散了,大队这级组织虽然还存在,宅基地的审批却更加严格,得趁现在把地方占上。

于是邓琳琅准备开启化缘模式,她最先要找的,就是那位采访过自己的县报宁记者。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报纸报道出来的东西,没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审慎,几乎是无条件的相信。

相应的,对于能报道出这些东西的记者,也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有记者到场,不管是哪一级领导或哪个单位,态度都会好一些。

这是怎样一心为别人着想,唯独忘记自己的无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