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同志,请你签个名字,最好留个联系方式。”宁记者把笔递给男人。

男人没想到还要签名留联系方式,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就是心疼那些没爹没娘的孩子。我是有工作的人,不能亲自去照顾孩子,我还有一大家子人,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一点是一点。”

邓琳琅见他执意推辞,向宁记者摇了下头,又对男人说:“您实在不想留联系方式就算了,可是您的名字还是要告诉我一声。我们照顾孩子,最先要教会她们的就是感恩,她们最先要感谢的,当然是我们温暖的集体,可也不能忘记代表集体关心爱护她们的人,您说对不对?”

没办法,现在还是向往高大全的时代,大家平时说话都得上高度见水平,邓琳琅以后又要多方化缘,上升一下语言的高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现在的人就是吃这一套,邓琳琅强行上高度的一番话,竟然引起了一阵掌声,掌声中男人干脆利落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放下笔后,男人紧紧握住邓琳琅的手,摇晃两下说:“小邓同志,一定要好好照顾几个孩子。”

邓琳琅认真的点头,环视了一下饭店里的人,高声说:“请大家放心,我既然说了要照顾几个孩子,就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孩子们饿着,有我一块布,就不会让孩子们冻着。”

话语很朴实,却比刚才拔高式的论调更让人认同,大家又是一阵掌声。掌声暂歇,又有人挤上前来,掏出五毛钱递给邓琳琅,还有些羞愧的说:“钱不多,就是我的一点心意。”

邓琳琅仍郑重的接过钱,请人在宁记者的小本子上签名,丝毫没有因为五毛钱而不屑:“老人家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沙成塔、聚腋成裘,大家的每一分钱,对孩子们来说都是给她们的碗里加了一把米,让她们更加感受集体的温暖。”

一直接地气是不行的,边上还有一个时刻观察着自己的宁记者呢,万一他把自己的话都记下来,直接用到后继报道里怎么办。

都已经跟着自己见过刘主席,还要帮着自己去纺织厂协调木材,宁记者就算最开始只是顺口找的理由,走到现在也只能深入报道了。

她狐假虎威这么长时间,就别再难为宁记者后续为美化自己的语言绞尽脑汁了。

邓琳琅自己也行的。加之饭店里的人不少,此时敢进饭店吃饭的都是有点小钱或是本事的人,是将来的求助对象,得让他们一起上高度见水平,把他们牢牢举到道德高地上。

看吧,几句话一出,挤上前来的人更多了,你一毛我两毛的,饭店里的人几乎人人掏了腰包,一页纸根本记不下那么多的名字,宁记者手下早已经翻篇了。

等人群散了,邓琳琅又向饭店经理道过谢后,才跟宁记者、李卫党两人离开。刚一出门,李卫党就咧着嘴笑了起来:“小邓,真有你的。”大拇指恨不得竖到天上去。

宁记者也觉得邓琳琅要记帐,以及把捐助人的名字刻下来的方法,十分新颖实用,同样笑看着邓琳琅。

可是邓琳琅脸上却没有多少笑意:“这些钱想买砖和水泥,还差的远呢。”

说的好象你自己没钱一样。

李卫党要不是看在宁记者在场的份上,一定问问邓琳琅,明明她自己的钱盖几处院子都够了,把自己弄的这么卑微委屈干啥。

话虽然问不出口,却不耽误李卫党一个下午都跟着邓琳琅和宁记者。三个人在纺织厂协调木材的时候很顺利,在邓琳琅说出要把纺织齐厂长的名字刻在外墙的时候,把齐厂长美的一脸红光:“不不不,这都是集体的财产,又是副主任亲自打过电话的,不能只记我一个人的功劳。”

如此一心为领导着想的下属,应该是有前途的,难怪刘主席敢肯定,纺织厂不会为难邓琳琅张口就要木材。

投桃报李,邓琳琅不会让齐厂长向领导献的忠心落在空地上,笑着点头说:“我们都知道,都记着呢。就是不知道,领导的名字,方便不方便刻。”

齐厂长心里打了个突,面上一丝尴尬都没有的把自己的话圆了回来:“当然不方便。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服务员,不能搞个人崇拜那一套。”

你属实想的有点多。

邓琳琅直接表示,虽然不能太过于突出领导,可是纺织厂这个整体,孩子们不应该忘记,她个人也同样忘不了,为了更好的记住纺织厂,厂子的大名还是要刻上的,好让孩子们时刻牢记这份恩情。

一通商业互吹再告别,邓琳琅几人又转战日杂店。

“同志,请你签个名字,最好留个联系方式。”宁记者把笔递给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