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几位大人,本来想跟以往一样懒散推搪,奈何手边的公务越积越多。
下面的公务不停地堆上来,上面又从她这里接收不到公文,最多三刻钟,那人就觉得屁股下面像是长了草,没办法再这么悠闲地坐下去。
她要是再不把手头事情处理完,不出三天,连人带椅子估计都要被人从翰林院里面抬出去。
能进翰林院的到底都是有些真凭实学的人,大家努力认真起来,积压了大半个月的公务终于有所进展。
新政提出时,翰林院刚开始一致排斥,如今真正实施下来,便有部分人开始鼓掌叫好。
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来说,此举对她们完全有利无弊。毕竟大家都是各司其职,只要完成公务,就可以早早回家。
以前走的晚的都是在熬时间显得格外勤恳认真,而现在走的晚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公务拖沓没完成,这才留下来处理。毕竟她的那部分做不完,明日大家的进度就会因为她一个人而耽搁。
这一耽搁就会被记名。
新政既然有人支持,那自然有也人反对跟不喜。
那些懒散惯了靠关系进来的大臣,到了拼真本事的时候便比不过了,一比不过她们就开始找别人的毛病,将错全推到别人身上。
推谁身上,自然是推到长皇子司牧身上。
“他这完全是想动摇咱们大司的根基,”有大臣边留下来处理公务边跟身边同僚抱怨,“先是新政,以后谁知道又是什么。”
“而且翰林院慢工出细活这事是祖宗们默许的,如今被他这么一弄,倒是成了赶进度的垒砖头活儿。”
“既然如此那大家都去工部盖房子算了,一天就能见成效,做什么翰林修什么书。”
她边骂还得边干活,“你那部分完成没有?过来帮我看看这个该怎么写。”
“你别急啊,等我先忙完我手头上的。”
“你怎么这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