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后宫走漏出风声,据说恒帝在妃子面前常常数落太子的不好,夸赞瑞王的好,大有易储的想法。
若是其他皇子也就罢了,凭太子党的力量,足够拉其下马。
可偏偏,瑞王的母家是京中盛名的刘氏一族,轻易动不得。
于是投靠瑞王势力的墙头草越来越多,李玉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此时,李玉亟需一份大功来稳固地位。
太傅黄正谦花了个把月研究,建议太子去边关,荡涤戎寇,成就功名。
原因无他,李立近几月连连打了胜仗,打得戎狄丢盔弃甲、闻风丧胆,但是距离彻底消除边关危难,还差一场巨大的胜利。
眼看李立胜利在望,太子此时去顶替了他的职务,待日后边境安定,就全是太子的功劳了。
李玉揣度一番,认为这确实是眼下反击瑞王最好的方式,遂应承下来,从恒帝那儿求了圣旨,带着亲信黄正谦、岳青柏赶赴边关。
太子亲赴,李立自然是交出虎符,甘居副将。
太子的作战风格同李立截然相反,李立讲求随机应变,而太子却颇讲究古战场之风。
两军作战,须立下战帖,待双方同意后,再约定开战的时间和地点。
初听时,李立感觉像听了个笑话,傻站在了原地。
但是黄正谦一板一眼地在李玉身旁说道:“我兰朝为礼仪之邦,若是搞背后偷袭此等举措,和那帮不知礼义廉耻的戎狄有何分别!”
言毕,黄正谦还看了一眼李立,眼中鄙夷之情难以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