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再也坐不住了,命大将军阿尔尼率军两万,出塞外迎战。
然而,无论是蒙古部落还是大清这边,形势都比康熙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噶尔丹有俄国人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枪实弹和军队上的。
沙俄正打算向准噶尔出售一批武器,多达3000支滑膛枪。但是,目前尼布楚正在进行谈判,如果大清国这边肯松口,放掉尼布楚,沙俄便答应缩减对准噶尔出售武器。
这种被人卡着脖子割让领土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但是噶尔丹就要打到家门口了,破使康熙不得不重新考虑对方的诉求。
朝堂上,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以大清现在的国力实在难以招架多线作战,不如就按俄国人说的,把尼布楚让给他们,腾出精力全力对付准噶尔。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俄国人又没说完全不卖给准噶尔武器,只是缩减,那这个缩减究竟是个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好。他们签的是个边境条约,俄国人完全可以这边和大清国签订条约,那边继续派兵增员准噶尔。
这个事情,康熙也很难抉择。他问太子,太子思忖片刻,同样拿不出个主意。他又问大阿哥,大阿哥是习武之人的脑回路,让什么让,就是干!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皇父提出,要跟随阿尔尼将军一起,领兵上前线打仗。
康熙都烦死了,挥了挥手:“要打也不是现在,别添乱,退下吧。”
左思右想,康熙的决策是尼布楚绝对不能让给俄国人,哪怕终止两国的贸易往来。
谈不拢那就不谈了,他传旨让索额图和佟国纲即刻返京,着手应对准噶尔的进攻。
快要打仗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不少有钱的商贾都在观望,见势不妙准备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全家老小逃离京城。
老百姓能逃跑,皇上能逃吗,逃了那不就是亡国之君。大清才如果不到五十年,这就要攻受让给噶尔丹这个蒙古人了?
当初尚未亲政之时,鳌拜凌驾于皇权至上,百般欺凌,康熙就没有怕过。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发起三藩之乱的时候他也没有逃,更何况是现在。
他很快决定返回紫禁城,但是他没打算带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临走前,他去向太皇太后请安,胤祐也在。康熙看了一眼儿子,这个时辰,他应该在无逸斋,或者自己的承露轩读书才是,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