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胤祐的问话,他头也不抬的答道:“为师认为……不妥。”
“啊?”刚才在南书房,那么多人对他提出的意见表示质疑,胤祐心里都没有动摇,一直坚信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若非如此,他们一定会在此次战役中吃大亏。
可是现在连师父也说不妥,胤祐心里才真的开始有些自我怀疑,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透,难道自己这几年的兵法都白学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气,负手站在书桌旁,追问道:“哪里不妥?”
“少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作战兵力减到一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祐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一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想得跟我一样。”
傅先生赶紧抽出自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门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一代地形非常熟悉,一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一万三千人,不能更多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祐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多自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祐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祐还想跟阿玛提一下,其实,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样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祐也只得作罢。
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所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