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玉魂之使君传 青不荼 2612 字 4个月前

收回目光,回头看了看散在桌子上的包袱,刘娘子心道,原来那个刘娘子自己不争气,倒是有个疼她的表哥,武崇一个小小的武将,俸禄本就不丰厚,能拿出这么些银子出来,估摸是他大半个家当。

刘娘子伸手摸了摸包袱,忽然感觉衣服下面有个硬硬的物件,不像是银钱。翻开衣物一看,衣服下面却是躺着一块黑色令牌……怎么会是黑羽令!!!

刘娘子拿起令牌仔细翻看,这枚令牌是用一种不知名乌黑的金属所制成,浑身闪着幽冷的光泽,令牌上面没有字,而是刻着一只小巧的羽毛,背面绘云雷纹,这不是黑羽令是什么!!!

手握着黑羽令,刘娘子眼神冰冷,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往事一】

北元太和四年,夏初。

淮南水患,灾情严重,不仅淮南境内,就连周边诸县也大多受了灾。水灾过处,哀鸿片野!百姓流离失所,四处可见难民,又有匪徒乘乱寻衅滋事,淮南、寿春、汝南等地相继传出匪徒劫掠杀人的事件。

淮南请灾的折子雪花一般奏到御前,恳请朝廷派钦使入淮南监察灾情,平剿匪患,抚慰民众!朝廷一连紧急商议了数日,终于,北元皇帝一纸圣旨,派太子元煜为监察使,入淮南赈灾、平定匪患!

圣旨说,太子亲临,宜稳定人心,也让年轻的太子乘此机会好好磨砺一番。

元煜太子虽然刚满十六岁,平日身子有些羸弱,但处事雷厉风行。领旨后便连轿子也没坐,带着三千卫军骑马从京城一路赶往淮南,操办赈灾事宜。

钦使队伍方入淮南境,一路只见灾民不断,饿殍千里。年轻的太子脸色比淮南河的水还要沉!连惯常呆在太子身边的常寿都比平日小心几分,生怕一个不小心惹的太子不高兴。

想想也是,朝廷年年拨下大批赈灾银子,要求淮河诸郡诸县年年检修河堤,竟仍有如此之多的百姓家园被毁,死伤无数,可见各地官员之“用心”,水灾过后,诸郡诸县救灾不力,导致匪患乘机作乱,百姓更加水深火热!常寿觉着他要是太子,可只会更生气。

入淮南府三日,太子便惩治了几个因贪墨赈灾银、赈灾不力的官员,亲自坐镇府衙,一面命诸府、县开仓放粮,粮食不够的,暂从周边富裕的府县统一调度;一面令各府县守备带守卫军各处镇压暴徒。数月后,淮南诸县灾情和匪患总算有所遏制,各级官员,本应当松口气,但却发生一件比水灾更严重的事。

晋王丢了!!!

年仅十岁的晋王,太子的幼弟,皇帝的幼子,先皇后的嫡子,可以说千尊万贵于一身。与别的皇子不同,太子与晋王一母同胞,兄弟感情十分深厚,先皇后死后,太子对晋王更是宠爱有加。有人说,就是晋王要天上的星星,恐怕太子也会派人给他摘了下来。

此次,太子下淮南赈灾,没想到晋王也跟了来。本就是十来岁的孩童,仗着太子哥哥的宠爱又顽劣惯了,趁大家都忙于赈灾的时候,竟偷偷跑了出去,连一个随从也没有带。这淮南各地匪患虽然有所遏制,但是仍有不少漏网之鱼,而且一般水灾过后,瘟疫总是随之而来,一个宫中长大的锦衣玉食的小王爷独自流落民间,可以想象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气的病倒!

于是,好不容易安静了一阵的淮南,比先前更忙乱了,街上遍地都是找寻晋王下落的官兵与太子的卫军。

但此刻最急的,要数江陵县的刘县令。

因着江陵县此次灾情尚轻,又历来繁华,更无匪徒闹事。晋王跟太子吵闹着要去江陵玩耍,太子忙于公务,故让刘县令领着晋王游玩几天。

本以为接触到了贵人,是升官发财的良机,没想到转眼却成了索命的阎王!刘县令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就不该接这个破差事!

“找着没?”刘县令坐在县衙大堂,焦急地询问前来回消息的小吏。

“回老爷,暂时还没有小王爷的下落。”小吏低着头小声回道。

“混蛋!!!既没有下落还不给我赶紧去找。”刘县令气急败坏的抓着手边的一盏茶盏扔了过去,要不是腿脚不利索,恨不得一脚将小吏踹了出去。

那小吏见这阵势,吓得连声道是,连滚带爬的滚了出去。

“十天,都十天了,苍天啊,我刘某人这是造了什么孽哦,再找不见这小祖宗,我这小命也该到头了~”刘县令愁的快哭了。

【往事二】

此时,与江陵相邻的不过五里处的江州城,一座被郁郁葱葱的竹林掩着破旧的院子外,一个约莫九、十岁年纪的少年正站在院门前。

收回目光,回头看了看散在桌子上的包袱,刘娘子心道,原来那个刘娘子自己不争气,倒是有个疼她的表哥,武崇一个小小的武将,俸禄本就不丰厚,能拿出这么些银子出来,估摸是他大半个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