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从不爱看文史类作品,因为她无法理解那些或热烈或深沉的情谊。
后来她就认识了陶抒苒。
其实也谈不上认识,十一岁那年的毕业庆典上,她只是因为那音律格外动听,独特而温柔到,她在那之后搜集遍同一乐章的演奏,却寻不到更能让她动容的。
于是她记住了那个名字。
她记性向来极好,只是绝大多数时候懒得去记。
后来,她们没有念同一个初中,姜寒栖一早就选择了直升对口初中,而陶抒苒却考上了一所区里中考成绩非常亮眼的老牌学校。
普通初中是不会和名牌初中联谊的,姜寒栖没有再在任何地方见到过她;区统考的外校学生排名全在老师手里,姜寒栖从没有去要过;姜寒栖参加了每一个能够参加的知名理科竞赛,拿奖拿到手软,被同学老师称作“集邮”时,她也只是在心中略有遗憾,没有在颁奖会上看到过她的身影。
直到初三的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在区交流会中,她第一次同意了作为本校代表前往临校分享学习经验。她准备了整整两天,对考纲做了密密麻麻十几页的梳理,才写成了那篇被登载上申城教育报的演讲稿,但当她站在主席台上俯瞰台下时,却没办法从中找出她想看的人,只觉得此行又是有憾的。
不过,当她和校领导辞行后,走在长廊上时,却听到了一些有用的话语。
“……不是,她是要去五中。”
“她这个成绩能进五中实验班吗。”
“人家爹妈什么身份,想进哪个地方不是随便进?”
“不过你说他们怎么想的,之前那些局里的少爷小姐不都送出国了。”
“哎呀,人家爸爸申交的大领导,进去了那不是要啥有啥,出了国谁认识她啊……”
姜寒栖面不改色地经过了那个办公室,转身就在周围老师同学的一片惋惜声中,在志愿表里填上了五中。
姜寒栖并不在乎其他人对她的任何评价,夸赞她的能力也好、嘲讽她的做作也罢,只是有时候,站在颁奖台上,捧着奖杯,面对着闪光灯,微微勾起嘴角时,她会想:那她有没有看到过她呢?
大概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