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崇萧氏作为享世袭罔替之爵的大胤第一世家,又有宜山书院作后盾,人才辈出,自建国起便长盛不衰。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永安侯府格外注重与其他王侯世家的距离,大事上从来都是中立得不偏不倚,就像这庆典邀人,永安侯府可是同一天的同一时辰派人散的请帖,一点儿没有先后之别。
要说格外重要,就连天子影卫、王爷公主也没听说给送过两次柬。书院传承千年,底蕴深厚之至,漓山虽有两位大乘境,但恐怕还到不了这个份上。最关键还是世子亲躬,需知,萧苏两家算是世交了,孩子小的时候,两家长辈还开过玩笑说将来要把萧家的女儿许配给苏朗,可也没见世子这般啊。1
这张怎么看怎么奇怪的请帖……
韩澄邈盯着萧高旻步伐匆匆有些不自在的背影,若有所思。
从四时食居出来,一行人又外城去逛了逛,到傍晚才正式折柳作别,至此分开。
叶书离独自去城郊,萧高旻、苏朗等人往内城走。世子兴致缺缺地骑在马上,旁人说话聊天他也懒得搭理,正慢吞吞地走着,苏朗转过头来碰了他一下,问:“你什么时候回宜崇?”
萧氏维持中立,故而永安侯世子并不经常在帝都多待。萧高旻说:“就这两天吧,快的话,说不准明天就走。”
“啊?”苏朗睁大眼睛,“书院庆典在三月,不至于赶那么急吧,你不看行卷了?”
萧侯不用争都是必定的副考官之一,应试学子投到永安侯府门下的行卷只多不少。按理,世子是会亲自过目。
萧高旻却摇头,“不看了,没意思。科举本该能者居之,有能耐就真考,弄的这样个个行卷保荐,还得看关系远近,走后门似的,没意思。”
苏朗默了默,深深看了萧高旻几眼,片刻后轻笑一声道:“这话也就你敢说。”
萧高旻扯了下唇:“行卷是让应试学子投自己平日的得意之作,可我都不知道那些诗文到底是不是他们自己写的。昨天在府里阅行卷,就同一阕诗,我看了三个人作。假借他人文字弄虚作假,就这还想靠我萧家的门?这还只是我碰巧看到的,看不见的还不知有多少,既然这样,要我说,那还不如直接开考来得干脆。”
言罢,世子爷懒懒地一挥鞭,纵马走了。
……
叶书离回到城郊露园的时候已经酉时了,楚珩刚到不久。
“鬼见愁”上前仔细看了看这张光洁如玉的山花脸,颇为不甘心地摇了摇头,说:“居然没留疤,没意思。”
楚珩轻轻吹着手中的热茶,眼也不抬地道:“临走前一天,皮痒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