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殊色 朕微萌 2673 字 4个月前

今日,桑父没有进城卖菜,桑母也没有去田间地里劳作,嫁到城里的大女儿才刚刚回了娘家,外加还没有出嫁的二女三女以及小儿子,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正堂屋内,正商议着什么大事。

“阿父,昨日郎君归来,说当今圣上决心兴利除弊,从今年开始不再是只有郡国、公卿推举的举子才能够参加明经科考试,才能够出仕做官。圣上说,只要有真才实学,不问年纪,不问门第乡品,皆可到中正那里去登记,然后参加明经科考试,择优录取为官。郎君还说阿弟聪颖,精于心算,若再明习五经,将来定有一番造化。”大女儿连母亲刚刚端上来的,煮得今年的新茶都顾不上喝,便急急说道。

桑父端起茶杯的动作一顿:“真有此事?”

大女儿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侧着身子面向父亲,点头:“嗯。”

二女三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她们还有些不懂。

桑母没有出声,默默坐回桑父身边。

过了小片刻,桑父突然道:“如此说来,倒是我们家的一个机会。可是如今朝廷为官者都是些上品门阀,就算我等庶族有参加明经科考试的机会,可若考官一看不是相熟的世家子弟,不与通过,随意判决怎么办?万一考官一看是相熟的世交子弟,更甚至就是自家晚辈,便徇私偏袒怎么办?这样一来,我等庶族参不参加明经科考试,又有什么区别?”

“阿父,这话我家小郎(小叔子)也问过,郎君说圣上圣明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有些官员偏袒族中子弟,阅卷时还会采取‘糊名易书’的方式,就是把参加考试的举子的姓名籍贯用纸糊住,再由专门的书吏全部誊抄一遍,最后才交由考官们阅取。郎君说,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大的一次革新,从今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大女儿的夫君在一大官府中做幕僚,故而知晓些朝庭中事,又因知晓岳丈家有一极其聪慧的小舅子,据说五岁时帮助村人分肉,无有不均,无人有异。于是连夜赶回家中,让其妻带话给岳丈,可培养小舅子读书,再过几年说不定能成为天子门生,光宗耀祖,介时他这个姐夫也能有所裨益……

“好,好,好!”桑父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涨得通红,眼圈也通红,活像是饮了半斤酒。

每年族中祭祖,像他这种旁支的旁支只能去一个当家人,且在最偏远的位置。出身决定了他的位置却挡不住他的眼睛,那些众星捧月的嫡系子弟,虽前呼后拥衣冠雍容,可是在他看来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小儿的。

他的小儿自幼聪慧闻名乡里,虽也跟着他学了点诗书礼仪,算学方面更是一点即通举一反十,可是十二三岁的年纪,那些出身好的孩子早已拜师求艺研习五经,然而他的小儿却只能帮着母亲在田间地里忙活,或者在月末岁末时帮城里的一两家酒楼轧帐……

桑父的一辈子也是这么过来的,他虽也怀疑过,但终究是认了命。

可是同样的事情再轮到他的儿子身上,他便万万不能接受,仿佛有些苦他可以吃,他的儿子却绝对不能吃。

如今好了,朝廷取士不再只问门第乡品,嫡子庶子,士族庶民,皆可参加朝廷的考试,用农户的话说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的小儿、他们家都有翻身之日了。

桑父突然紧捂着眼睛涕泪滂沱,他没想到还能等到这一天,几步疾奔出门,跪在自家的院子里,腿边还有一粒鸡屎,朝着皇宫方向,双手举过头顶大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堂屋内,桑母也在抹眼睛。二女三女开始抢着问她们的大姐。

“阿姐的意思是说,以后小弟也可能做官了对吗?”

“只要认真读书,在明经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可取士做官。”

“阿姐,小弟以后可以和王谢子弟一样,读同样的书,拜同样的师,同室,同路,甚至同朝为官吗?”

“以后不管姓王还是姓谢,姓刘还是姓桑,大家都是一样的,凭学问做官,大学问做大官,小学问做小官,大家凭本事奔前程。”

……

“好哇,真好哇……”桑母看着几个儿女感叹。

这时,桑父已从院中回来,对老妻和几个儿女吩咐:

“从现在开始,地里的活桀儿不能再插手了,城里的差事也要辞去,为父亲自去给管事们致歉。家中之事,老二老三多帮着你们母亲一些,老大回去找女婿,他门路广,看有没有才高德昭又不那么在意门第的经义之师引荐……从现在开始,桀儿只要用心读书便好……”

桑家本也是士族,只不过是旁支的旁支,旁支到他这儿就只是个较为富足的普通农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