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伯伯。”
方巧菡跟着廖晏鸿、方书毅一起,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眉眼都带着笑。而她心里也确实是开心的。
太好了。齐伯伯官复原职!看来他早就回京了。父亲多了位挚友,真好啊!在翰林院,好些人对他不是横眉冷对就是不咸不淡的,也亏父亲能忍这么多年。
然而更好的消息还在后头。
“免礼免礼,快起来,”齐清韵笑眯眯地说,“好孩子们,你们的父亲也太保守了,这样的喜讯,也不早点告诉你们。官复原职的可不仅我一人!今日文书已下,廖大人重掌翰林院大印了!”
“真的?”正端茶进来的廖氏放下托盘,激动得流下了泪,“太好了,太好了!阿弥陀佛,总算老天开眼!”
简陋的民居洋溢了欢乐的气息。廖峥宪双手端起茶碗,对齐清韵郑重其事地道:“齐兄,多谢你!愚弟能有今天,全仗老哥周全。”
“哪里。我不过顺水推舟罢了。美玉蒙尘,也总有拔擢于污泥的一天!况且,时局不可能一成不变,潮起潮落、月缺月圆,这都是难免的。”
四年来,西南战火延绵不断,给大夏带来沉重负担,国库吃紧,百姓怨声载道。
对于嘉勇侯韩锐的质疑声渐渐多了起来,圣心难免动摇。恰在此时,某些韩锐一脉的官员被人揭发贪墨,其中就有工部高官,罪证确凿。
这个时候,韩锐竟像不动脑子一般,鬼使神差地替那人辩解了几句。惹得皇帝当场发火,若不是念着韩锐还有个儿子在边关抗敌,恐怕已给他扣上个包庇贪官的罪名了。
包括那名工部高官在内,一批被参的官员都落马了,自然出现了许多职位空缺,比如工部左侍郎,以及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而随着韩锐的失却圣心,替齐清韵、廖峥宪说话的人又比从前多了些。这两人都是有大才干的,恒景帝也有印象,加上有人举荐,于是他朱笔一挥,准奏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