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这个西北文物局的特派记者,本就是想撞一撞运气,看看能不能撞到当年那伙盗墓贼身上。
林蓉不禁同情她的遭遇:“付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帮你追寻这一伙盗墓贼的下落。”
“嗯。谢谢你的好心,不管怎么说,我都绝对不会放弃的。”
她有她不信鬼神的原因,有她想要追寻的家仇,自然也不怕佩戴这一枚玉蝉。
第二天清晨,飞机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接下来的检测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土壤分析仪,这玩意只有某些大学的考古地质实验室有。付雯通过西北文物局的关系,要到了一份被盗洞窟的土壤颜料样本。再联系了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对方答应协助她们分析土壤颜料的成分。
这天早上,林蓉带着两份土样,走进了北大的研究所。
古代遗迹中的任何物品,长期受土壤中的酸碱侵蚀,表面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
在考古学上,这种痕迹叫做“土沁”,是判定古董来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每种土壤环境下出产的土沁都有区别。
她先是将两份土壤样本的酸碱度进行比较,再和莫高窟其余壁画上的土沁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拍卖品壁画上的土沁,就是出产自莫高窟的土壤环境。
初步判断:那六块壁画就是从被盗的456窟里出来的流失文物。
除此之外,手套上还有另一种罕见的微量元素:钴。呈现粉末状,和土壤颗粒混杂在一起。
钴是一种钢灰色金属。属于世界稀缺的战略金属,常常用于超硬合金材料。可是一块元代的壁画上,怎么会出现钴粉呢?
林蓉立即去翻了翻莫高窟的资料,发现莫高窟的壁画颜料用的是天然矿物质。整个莫高窟千佛洞,并没用钴做壁画颜料的记载,更不可能留下钴粉的痕迹。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把“钴”,带到了日本佳士得拍卖行的那六块被盗壁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