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章 想买未必能买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2115 字 3个月前

武器装备该选择买还是造,对于南海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是一个长期难以抉择的问题。特别是像战船这样的大型装备,虽然各国都有一定的造船能力,但谁都无法否认与海汉海军在舰船作战性能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如果有可能的话,谁又不想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呢?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汉一直不愿对外出售作战船只,这样的决定自然是在情理之中,各国也只有在旁边眼馋的份。不过自从海汉取消了禁令之后,似乎各国都不再考虑该买还是造的问题,而是倾尽财力从海汉订购战船,哪怕出售清单上仅仅只有吨位最小的探索级战船,也足以让各国趋之若鹜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海汉战船本身的性能出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负责建造战船的造船厂产能有限,每年能交付的外销战船可不是买多少就有多少,数目大的订单甚至很可能要拖到两三年之后才能完成交付。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国自然是要争相购买,以便能在南海地区的军备竞赛中占得领先的位置——就算没机会坐到头把交椅,好歹也能争取一下一国之下,诸国之上的位置。

而这样的环境所带来不仅仅是海汉战船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紧俏,同时也让其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从一开始头几年的卖方定价,发展到现在的买方竞价,各国买家为了每年那十多二十艘海汉产的战船几乎是抢破了头。

面对这样火爆的市场,海汉军工为了利润要接外国的订单,就得分出一部分船坞船台和造船技工来完成任务,势必会影响到海汉海军的订单交付和日常维修维护。原胜利港造船厂几经升级扩容之后更名为三亚造船厂,兴建了更多的船坞,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海汉兵工的生产要求。

于是在海外的广东香港、澎湖马公港、舟山定海港和安南金兰港这几处地方,海汉兵工也兴建了造船厂,并逐步放开在海外建造制式战船的限制。这样一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军驻外舰队的舰船维修维护需求,并且可以在各地建造小吨位的作战船只,就近补充到驻外舰队当中。当然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蒸汽推进动力的探险级和威严级战舰,目前仍然只有三亚造船厂能够建造。

不过用于出口的外销型战船,为了便于技术上的管控,仍然是集中于三亚建造。所以每年的战船外销订购活动,也都仍然是安排在三亚来举办。

“其实关于作战舰船,就算我们不做任何的推销推广活动,想必在座的各位也还是会非常积极主动地掏钱下订单。本人在这里谨代表海汉兵工和三亚造船厂,感谢各位多年以来的惠顾。”

白克思略略弯腰致意,然后才进入到正题:“但本着对买家负责的态度,我们今天还是请到了专家来为各位介绍这次的情况。”

接着上台的这位老兄貌不惊人,看样貌约莫有五六十了,台下甚至还有好些人根本不认识,纷纷交头接耳打听此人身份。

李希也不认识此人,问过旁边的外交部工作人员之后才知道,此人乃是三亚造船厂的总工程师张天贵。李希对于张天贵的事迹一无所知,但听这官衔似乎不低,而且白克思称其为专家,想来是在造船领域有着比较特别的造诣了。

其实只要是从海汉手里买到过战船的买家,或是曾有过参观三亚造船厂的经历,基本上都认得这位被海汉高官称为“张总师”的人物,知道他才是海汉造船领域的现场技术负责人。所有出口到国外的海汉战船,都得先在造船厂经他验收之后方能交付给买家。

海运相关的事务,包括建港、航运和造船在内,早期都是由孙长弥和越之云两人负责。不过这两人的专业学识虽然可以吊打同时代的航海家,但如果要论实际动手能力,那还是不如工作在造船一线的高级技工。而海汉很幸运地在穿越后不久就得到了张天贵的投效,正是有了此人带来的完整造船工艺,才让海汉的造船业能顺利起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南海地区的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