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章 皆为利来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2111 字 3个月前

景观大道虽然路面很宽,足以让好几辆马车并排而行,但海汉当初设计这条主干道的时候对于今时今日的繁荣景象也仍有估计不足,在干道两边并没有提醒商家留出足够宽的空间来停放车马等交通工具。即便现在再制定这个规矩,商家也未必舍得把寸土寸金的地皮腾出来当停车场用,所以也就只能先凑合着过了。

一到饭点,一些生意较好的临街饭馆就免不了有贵客进进出出,门口的马车轿子人力车混作一团,在缺乏疏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堵塞道路。今天的情况便是如此,这些车夫轿夫在门口下完客之后,又想就近占个位子等着接客,自然就很快在路边堵上了。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附近的巡警赶到,开始指挥饭馆门口的车夫轿夫们腾出位置,尽力让景观大道恢复通行。原本已经因为排位置吵作一团的车夫轿夫们,不得不在巡警的斥骂之下赶紧挪开自己的吃饭家什。他们在本地做这门买卖都得在派出所登记造册,拿到专门的牌照之后才能营业,这争位置接送客人本来也是为了吃饭,但要是得罪了警察,把牌照吊销几日,那可就真的没饭吃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涌入三亚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其中又以没什么特长的普通民众居多,如果要在三亚市区求一份生计,那赶车抬轿之类的差事的确收入不错,同样是卖力气,一天下来至少比码头上的力工能多两成收成。

但这样的收入差距出现之后,一些原本在港口当力工的人也想转行去干收入更高的差事,于是很快在运输行业就开始出现了饱和状态,轿子和人力车已经比两年前增加了两倍有余,就连成本较高的箱式马车,如今在三亚市区也有六七十辆了。

这些由私人营运的马车虽然收费较高,但对很多讲求面子的人来说,却是最好的出门代步工具了。毕竟海汉的首长们出行时也是坐这种马车,谁不想自己出门的时候也拥有这样的同款排场呢?这加上海汉各个部门所配备的官方公务马车,以及大富商们自行购入的马车,整个市区至少有超过三百辆马车。在今天这种饭点上,光是景观大道可能就有上百辆马车来来往往,自然很容易会出现堵塞的状况。

但市政部门注意到这种状况,开始意识到必须让交通工具的存量控制在一定水平的时候,其实已经稍稍有些迟了。核发上路的牌照算是管控措施之一,这样至少能把这个原本无序的行业纳入到市政部门的直接管理之下。

不过这个行业到底是该交给胜利港和三亚港两处管委会来负责,还是由交通部垂管,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毕竟在对这个行业开始收取管理费用之后,对于主管部门来说也算是一笔无法忽视的直接受益了。

虽说市政和交通都不是什么清水衙门,但也不会无视类似三亚市内交通工具这种进项。话说回来,谁又会嫌弃自己的收入太多呢?这些从业者上缴的管理费,除了一半左右上缴国库之外,剩下的部分便是以“运营经费”的名义充入到主管部门的小金库里,逢年过节的时候便按照冰炭孝敬的名义发放到人头上。

当然了,三亚这气候自然用不着什么烤火费,只是找个名义发钱罢了。海汉虽然是个新兴政权,但各个衙门应有的福利,其实规矩也跟大明差不多。不管是市政还是交通,主管官员都想让自己的下属享有更好的福利,所以关于这些从业者的管理归属问题,到目前仍然是悬而未决,执委会也还没有作出明确的指示,只将收上来的管理费用先统一由财政部监管处理。

费策贤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早有眼尖的巡警注意到了马车车厢上挂着的海汉国旗。能乘坐悬挂国旗标志的马车,不是本国高官便是外交使节,就算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也没有这个资格。所以当下便有巡警上前替费策贤引导开路,以免这位贵客受到街道拥堵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礼遇,费策贤倒是表现得习以为常了。虽然海汉高官时常在外交场合给他难堪,但实际上在公众面前,费策贤在这个外交官所能享受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出入都有车接车送,每个月有海汉专项拨给的所谓“办公费用”,在外面只要表明身份,普通民众也都会给予十二分的尊重。至于像警察这类公务人员,在知道其身份之后更是会主动照顾,尽可能地让他得到方便。

费策贤在京城当差的时候,虽说有官身,但待遇却未必能及得上此地。京城里掉块招牌砸到十个人,可能一半都是当官的,他这个礼部行人司左司副,也不过是京城里数以千计的官员中普通一员罢了。想要在外面享受有人开道的待遇?那大概还得在官场熬个二十年才有机会。

但在三亚,外交人员这个身份自动便高人一等,并且能享受到相应的特殊待遇,这也是费策贤喜欢三亚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