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列国变法(一)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3916 字 2个月前

魏文侯不卑不亢:“魏国变法,只为自保,若他国无故侵犯,魏国绝不退缩。”

李悝也积极为魏文侯出谋划策,制定外交策略,分化各国联盟。

公元前403年,通过变法的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李悝在魏国任丞相10年后,因年事已高,心力疲惫,请求卸职归养。公元前395年,李悝病逝,享年60岁。

司马迁评价: “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其“富国强兵”。他的变法思想对后来的商鞅变法产生了极大影响,被历史上公认为法家始祖。

李悝在魏国变法,影响着整个战国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变法的精神永不停息,新的变革者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涌现。

吴起,这位战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出身卫国。早年为求功名,四处奔走。他曾在鲁国为将,率鲁军击败齐国,但却遭人谗言陷害,被迫离开鲁国。此后,吴起又先后在魏国和楚国任职。

在魏国,吴起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魏国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魏武卒,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魏国官场的倾轧,吴起最终未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重用。

后来,吴起受到楚悼王的赏识,来到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相当于楚国的相国,让他主持变法。

吴起深知楚国积弊已久,贵族势力庞大,国家机构臃肿,军事力量薄弱,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他雷厉风行地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

他大力削减贵族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取消爵禄,降低待遇,把节省下来的钱粮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这一举措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吴起,你竟敢动我们贵族的利益,简直是自寻死路!”既得利益集团怒了。

吴起毫不退缩:“楚国要强大,就必须改变这腐朽的制度,让有能者居之!”

同时,吴起精简机构,裁撤冗官,节省开支,用于加强军事和农业建设。他还整顿吏治,严禁官员徇私舞弊,提倡廉洁奉公。

在军事方面,吴起改革军制,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他奖励军功,使士兵们凭借战功能够获得晋升和赏赐,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积极性。

在经济上,他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

经过吴起的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期间,时常提及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成果。

对比两人的变法,相同之处在于都注重削弱贵族特权,加强法治以规范社会秩序。不同的是,李悝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通过“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等政策提升农业生产;而吴起的变法更侧重于政治和军事方面,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军制。

李悝遇到的是年轻有为的魏王正雄心勃勃,渴望着在他的统治下开创一番崭新的局面。李悝的到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魏国的未来。

而吴起踏上了楚国的土地。楚国的楚悼王已步入中老年,他虽有着强国的渴望,却也深知楚国积弊已久,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来重振雄风。吴起的出现,让楚悼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小主,

然而,吴起的变法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一直在等待机会报复。

楚悼王病重,吴起依然坚守在变法的前线。

“大人,如今大王病重,您可要小心那些贵族啊!”吴起的亲信忧心忡忡地提醒。

吴起深知自已有难了:“变法乃为楚国之未来,纵有千难万险,吾亦无悔。”

不久,楚悼王驾崩。吴起从前线赶回奔丧。贵族们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们纠集众多杀手,在王宫设下埋伏。

吴起明知此去凶险,但他毅然前往。当贵族们的杀手出现时,吴起毫不犹豫地扑向楚悼王的尸体。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竟敢在大王灵前行凶,你们都将被株连九族!”吴起大声怒吼。

然而,贵族们已经杀红了眼,乱箭齐发,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都被射中。

楚悼王死后,太子继位,即楚肃王。楚肃王深知吴起变法对楚国的重要性,他按照楚国法律,将那些在楚悼王尸体上射箭的贵族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多达七十余家。

这些家族在楚国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每家都有着众多的人口。粗略统计,受牵连被处死的人数成千上万,一时间楚国上下人心惶惶。

然而,吴起虽在这场混乱中身亡,但楚肃王念及他为楚国变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未对其家族进行牵连和惩处。吴起死后,他的变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为楚国后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借鉴。

但由于贵族势力的强烈反扑,楚国的变法之路依旧充满了曲折和艰难,楚肃王在后续的统治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吴起变法在战国时期的变法浪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后世变法者借鉴和思考的重要范例。

吴起于公元前386年左右在楚国开始变法,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吴起遭到贵族的攻击,最终死于这场变乱。享年约60岁。

吴起变法的影响深远,又一位新的变革家邹忌,汲取着吴起的经验,踏上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变法之路,发动齐国邹忌变法。

在那风云激荡的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土地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田氏代齐的大戏拉开帷幕。

田氏,这个原本外来的家族,在齐国的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春秋初年,陈国的内乱让公子完被迫逃亡至齐国,他改姓田氏,从此开启了田氏在齐国的传奇历程。

田氏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施恩于民的手段,减轻赋税,广施恩惠,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在漫长的岁月里,田氏在齐国的势力日益壮大,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公元前 391 年,田和展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决心,将齐康公流放至海滨,自立为国君。虽然此时田氏尚未得到周王室的正式册封,但实际上已掌控了齐国的政权。

五年后的公元前 386 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至此尘埃落定。这一事件标志着齐国政权的更迭,旧有的姜氏统治落幕,田氏成为了齐国新的主宰。

齐国的王宫里,烛光摇曳。

年轻的齐威王正独自沉浸在琴音之中,手指轻轻拨动着琴弦,琴声悠扬。

此时,邹忌一袭青衫,步伐从容地走进宫殿。他身形修长,目光明亮而深邃,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大王这琴音,犹如高山流水,实在妙哉!”邹忌拱手说道。

齐威王微微皱眉,停下手中动作,“你不过刚听片刻,怎敢断言?”

邹忌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这大弦宽和而温厚,犹如国君之胸怀;小弦清亮而明快,恰似相国之辅佐;勾弦激昂而有力,仿若政令之推行;而这和谐的琴音,正象征着四季有序,天下安宁。治国与抚琴,道理相通啊!”

齐威王凝视着邹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而后若有所思。

此后的日子里,邹忌多次进言,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智慧让齐威王对他刮目相看。

三个月后,朝堂之上,齐威王高声宣布:“邹忌,寡人观你有治国之才,今任命你为相国,望你能助寡人成就齐国大业!”

邹忌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