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汉景之治——初建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397 字 2个月前

但刘恒在代国期间,以仁德治理,深得民心,这也让一些诸侯国有了新的思考。他们意识到刘恒或许能为大汉带来新的气象,也在犹豫是否要真心拥护这位新君。

当刘恒面临要不要去长安继承皇位的艰难抉择时,代国的臣属们意见不一。

郎中令张武等大部分臣属认为京城的局势太过复杂,周勃等人不可信,建议刘恒称病先观望观望。而宋昌则极力劝说刘恒去长安,他给刘恒总结了三个理由:

第一,天下是刘家的天下,已经没人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啦;第二,刘邦封了好多刘姓诸侯,刘家的江山稳如泰山;第三,百姓们感激刘家的政策法令,心里向着刘家。

宋昌还举了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众兵士都支持刘家除掉吕氏,以及当时朝廷里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朝外有刘氏吴王、楚王、齐王、代王等诸侯王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刘恒听了宋昌的话,心里颇为认同,增添了几分信心,但是其他臣属的反对意见还是让他有些犹豫。

之后刘恒通过灼龟甲问卜,得到了比较有利的结果,这又给了他一些底气。接着,刘恒派舅舅薄昭去长安打探情况,薄昭带回周勃认为去长安可行的消息,刘恒这才终于下定决心去长安。

在去长安的路上,刘恒只带了六个人,宋昌就是其中之一,这足以说明刘恒对宋昌的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达长安后,面对周勃要求私下进言的情况,宋昌替刘恒巧妙地化解了,他简短有力的回答既直接确立了刘恒的皇帝地位,强调了刘恒的尊贵,又否认了和权臣有私下谋划的事情。周勃立刻就承认了刘恒的皇帝地位,并把天子玉玺交给了刘恒。

刘恒登基后,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因为他的功绩封他为壮武侯。宋昌在刘恒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他提供了关键的建议和有力的支持。

除了宋昌,刘恒的舅舅薄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薄昭受刘恒的托付去长安探路,带回了周勃的态度,认为去长安可行,这给了刘恒一定的信心。

刘恒的母亲薄姬,在刘恒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薄姬性格谨慎善良,她教导刘恒要谦逊低调,这对刘恒养成谨慎沉静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吕后专权的时候,薄姬和刘恒因为不受吕后重视,所以能够在代国相对安稳地生活。

刘恒终于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那一刻,阳光洒在他的龙袍上,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他目光坚定,仿佛看到了大汉辽阔的疆土在未来将绽放出无尽的繁荣。

公元前 195 年左右,窦漪房因选秀被选为佳人子,当时她十几岁。长的眉清目秀,相当的灵动。本来吕后是安排这批家人子去赵国的,然而事与愿违,她阴差阳错被送至代国。

到了代国,窦漪房模样清秀且心地善良,刘恒对她颇为宠幸。

在代国的日子里,窦漪房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新奇。代国的风土人情与她的家乡大不相同,饮食的差异、气候的变化,都让她有些许不适。但窦漪房性格坚韧,她努力去适应这一切。

在代国的时光里,窦漪房面对陌生的环境,努力去适应。她聪慧,积极很有分寸,用心学习代国的方言和独特习俗。每当清晨阳光洒进庭院,她会在侍女的协助下,精心挑选为刘恒准备衣物和配饰,用自己的细腻心思展现对刘恒的关怀。

闲暇时分,她会在房内翻阅典籍,增进自己的见识,为日后能更好地辅佐刘恒做准备。她也会与刘恒身边的谋士交流,了解代国的政事,虽不能直接参与决策,但默默在心中思考,期望能为刘恒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

公元前 193 年左右,刘恒与窦漪房结为夫妻。刘恒身为诸侯王,对窦漪房宠爱有加。

公元前 180 年,刘恒登基称帝,随即派人将窦漪房和其母亲从代国接回长安。

刘恒在位期间,持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由此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