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感觉到,或许不久的将来,没有人会再强调武功的高强、剑法的精妙、身形的矫健、招式的独到,这些东西终究会被墨匠们一次又一次的发明革新所超越,最终变成可有可无的回忆。
与这些一起走远的,或许还有只属于剑客的侠义和精神。
聂政说不出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但他的第六感是绝对正确的。其实这种情绪,是一名剑客对冷兵器时代即将落伍的敏锐感,是对那个尚武时代和精神的忧伤怀念,是对侠义江湖的一曲挽歌。
俱酒率领主力赶到,为了与自己的记忆重合,不至于口不择言,叫错地名,遂下令将鸿之塞改名为倒马关,将这处不知名的塞城命名为紫荆关,并留下相应军卒进行把守。
至此,内三关全部使用上了后世的名称,这样非常符合俱酒的认知和称谓,不会出现错乱的情况。
俱酒命令儿良率领十万军马驻守代郡,北防东胡援军,南防西赵政权北上;命令公子信率军堵住居庸塞,防止东胡通过居庸塞北逃。
然后由聂政、易十七率领所部为前锋,由端木伯御率领本部骑兵为中军,以吴起率领总预备队为后军,浩浩荡荡地经过紫荆关,突入燕国大地,正式开始了对占据燕国的东胡大单于的总攻。
与此同时,王廖率领第一批果骝军在渤海湾寻找到一处深水港,迅速登陆,建立了滩头阵地,然后掩护后军源源不断地运了过来。
东胡人的防备力量,始终是向西、向南的,东面不是群山就是大海。在战国时人的认知里,大海是神秘且危险的,他们从来不认为大海会成为来敌进攻的方向。
王廖率领果骝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下了沿海的孤竹、令支、无终三地,形成了三角形的防御阵地,使申不害能够将汉城之兵以及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输上岸。
王廖拿出燕公无乐的手令,打出了“抗胡复燕”的大旗,聚集在燕公无乐身边的一众“从龙之臣”们踊跃活动,将不愿意臣服于东胡淫威的燕人迅速组织起来,形成了号称十五万的“兴燕军”,开始向着蓟城方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