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清扫完毕,已近酉时。
阿莱未醒。有仆从奉来饭菜,请众人用膳。孩子们不从,受阿萝呼唤,才乖乖坐往桌前。
这似是阿萝生来的天赋——与孩童,或与动物,都分外亲近。
她自己倒是不饿,遂净了手,自仆役处接过提灯,穿过月洞门,来到都尉府前。
晚风徜徉,拂往身侧,吹得人尤其凉爽。
阿萝立于门边,举目眺望,只见山上灯火繁盛、生活照旧,而山下幽光黯淡、十室九空,不禁鼻腔一酸,心里越发哀切。
莫名地,她想起白日所见的灾民。
他们受人阻拦,仍要扑往魏玘的马车,口中叫嚷,声音喧哗。
那时候,她听不清楚,不知他们在喊些什么;此刻想来,大抵是求救的话语,盼那奉旨而来的肃王,能给受灾之人辟出一条生路。
眼下,魏玘身在何处?
阿萝不清楚。她只知,他抛开无助的孩子,转身离去。
但她依然相信,他另有缘由。
她曾与他共度朝夕,见识他胸怀,聆听他抱负,更亲眼看见——台山脚下,鹤氅纷飞,为给肃王送行,百余件青衫浸染晚霞。
阿萝低眸,垂下睫帘,遮住微泛的泪光。
她好像有些想他了。
可她不该想他。
“笃笃笃!”
刹那间,凌乱的靴音猝然奔来。
阿萝回过神,抬眸往去,瞧见一名兵卒,受另一将领跟随,匆匆跑向都尉府。
仔细看,兵卒似乎负着什么人,已不省人事,只垂下一条手臂,裹在白布衫子里,随步伐胡乱晃着,被鲜血染红大半。
距离快速拉近,腥气扑面而来,昏死之人的面孔也越发清晰。
——不是梁都尉,又是谁?
三人罔顾阿萝,直奔府内,留下两道背影。
阿萝瞧见,梁都尉背后皮开肉绽、不见完肤,手腕当即一颤,险些摔落提灯。
她追去,听得众人沸腾、乱作一团——
“李掌事,快打水!”
“窦三,去叫丁军医来!”
那兵卒才放人入榻,气也不及喘,应道:“丁、丁家……受水……”
“我来吧!”阿萝道。
她咬唇,迎上众人目光,道:“我会医术。我来医治都尉。”
不待人回应,阿萝凝定心神,依照所学医术,旋即指点起屋内仆从。
众人将信将疑,却也别无办法,只得依言而行,直到创清过面、为梁都尉涂上敷药,听他气息愈发平稳,才终于放下心来。
“多谢小娘子。”将领道。
他是梁世忠的副将,知晓阿萝借宿都尉府中,却不知她懂医术。
阿萝摇头,只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她抿唇,拂去额间汗珠,又道:“梁都尉出了什么事,为何会受这样重的伤?”
那等伤势,她只在书里见过——细长,成条,表皮迸开,肉翻血涌,在背上纵横十数道,显是抽打所致,且下手狠辣、毫不留情。
副将皱眉,欲言又止。
兵卒愤愤接道:“都尉迎接肃王不及时,被肃王赏了鞭刑!”
“不可能!”阿萝不假思索。
梁都尉是好人,怎会受魏玘鞭打?况且,魏玘从不曾以如此理由,对人大动刑罚。
听她辩驳,副将沉了脸色,道:“小娘子何出此言?都尉受刑时,某与窦三就在现场,亲眼看见肃王手起鞭落。”
“还有郑太守!”兵卒又道,“他巴不得咱们都尉受刑,在边上哈哈大笑!”
阿萝一怔,自知失言,道:“对不住。我不是怀疑你们。”
“我、我只是……”
她只是无法相信,更不敢相信,魏玘会是这等模样。
“阿姐。”虎儿的声音忽然冒出。
他不知何时回了府,猫在众人身后,又道:“你别想了。”
“我知道你们……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但你晓不晓得,那在翼州城里胡作非为的郑太守,是肃王的从舅?”
此话出口,宛如平地惊雷,引得众人左右顾盼,先看阿萝,再看虎儿。
阿萝顾不上众人视线,忙道:“虎儿,你怎会知晓?”
虎儿一拍胸脯:“我听见了啊!”
“他在半道上扔了我们,我气不过,便跟着他,摸进肃王传舍[2],躲在树上打盹儿。谁知醒来时,天都黑了,正好看见郑太守来。”
“他俩一口从舅、一口贤甥,叫得可熟了。”
“郑太守见了肃王,连礼都没行完,就被肃王亲手搀了起来。他俩边进去,边还嫌城里刁民又脏又多,找不到能下脚的地方。”
阿萝听着,双唇抿了又松,默了须臾,才道:“还有呢?”
副将、兵卒听她追问,不禁对视,面露错愕。
议论王室,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虎儿如此,且能用年少无知来解释。而阿萝如此,则必是与肃王有所渊源了。
便听阿萝与虎儿径自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