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黄老的陶子行则秉持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认为穷兵黩武只会带来?灾祸,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2
有一个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笑起来?:“诸子谈论仁、义、道,说得着实好?,可却不?曾睁开眼看看这几百年来?的天下大?势。当年周王分封八百诸侯,到如今尚存者不?过二十许,几十载乃至百载后,又有多少?”
这年轻人的话引起一片骚动。
年轻人不?理骚动的人群,昂然道:“日后天下必再归于一!不?征伐又如何归一?如今征伐之苦为归一途中?之必然也。因征伐之苦,用仁、义、道这些虚浮之理阻挠征伐、妨碍一统,便譬如虫蚁之欲撼巨木,不?自量耳!”
大?贤们皱眉,却没有人斥责这个年轻人。辩诘便是?这样,辩的是?道理,不?因辩者身份地位而有别。这个年轻人大?约习的是?刑名之学或是?游说之术,更甚或是?兵家弟子,故而极力为攻伐辩解,但?他说的天下大?势,确实也有道理。
诸大?贤一时沉默。
人群中?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以不?义之战,便是?一统天下,可得久长乎?”
那年轻人哽住。
俞嬴道:“固然由分而合是?天下大?势,由分而合也免不?了征战,但?我们岂能因百年后之合,如今就不?辨善恶,不?论道义地看待每一场征伐?便譬如一个人,从出生便注定要死亡,我们岂会因几十年后要死,便不?好?好?吃每一餐饭食?
“从三皇到五帝,从夏到商,从商到周,再到如今周室衰微、诸侯并立,千百年后不?知?是?分是?合、是?谁之天下,而仁人志士所执着求索的,仁义理智、非攻兼爱、大?道无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3……却会流传下去,积淀在华夏血脉中?。”
俞嬴顿了一下:“世事有变迁,朝代有兴衰,而‘仁’‘义’‘道’‘法’诸理长存!”
俞嬴说完,人群静默。
过了片刻,邹子打破静默,叹息道:“亦冲说得好?啊。世事有变迁,朝代有兴衰,只要还有人在,诸理长存!’”
人群也哄然讨论开来?。俞嬴说的不?只是?攻伐,也不?是?某家之言,她说的是?每一个士人学子都曾在心底或模糊或清晰地问过自己的东西?,说的是?人之为人的要义。她说自己这些人求索的、争辩的、愿意用生命维护的东西?,‘会流传下去,积淀在华夏血脉中?’,怎不?让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