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北宋捞兄日常 阿洙洙 3484 字 8个月前

苏洵与苏轼一想这话,只觉得苏辙说的十分有道理。

苏洵更是道“既然张道长都这样说了,回去之后你们也不必念书做学问,撒起欢来高高兴兴玩上一段时间再说。”

“爹爹相信,区区童试可是难不倒你们的。”

苏轼是求之不得。

但苏辙如今却已习惯了日日看书写字,他想,若要他玩这么久只怕是有些不习惯。

苏洵回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苏家上下所有人说了此事,中心思想很是明确,就是让苏辙与苏轼这两兄弟这些日子玩好,玩痛快。

翌日一早起来,苏辙用完早饭就百无聊赖坐在院子里看树上的喜鹊,正院里就来了个婆子,笑着道“八少爷,老太爷说若您闲着无聊,可以去帮侍弄侍弄菜园子。”

苏辙想着闲着也是闲着,索性站起身来。

可还未等他走出院子,元宝就说陈太初来了。

苏辙很是狐疑,却还是要元宝赶快将陈太初迎进来。

陈太初今日是一身常服来的,衣服上是一身补丁,一路走来,许多人纷纷侧目,可他却是面不改色。

苏辙更是迎到了院子门口接他,开口笑道“陈师兄,你怎么来了”

他见陈太初手中还拎着个用布盖着的竹篮,不免好奇道“陈师兄,你这是做什么”

陈太初将煮竹篮上面的破布揭开,里头赫然装着些干货。

有干豇豆,干菌子,干木耳还有十几个鸡蛋。

苏辙见了,是愈发不解。

陈太初正色解释道“很多事情,我是心知肚明,去年腊月底,若非苏家差人送来了一贯钱,如今我娘早就不在人世。”

“我娘绣工虽不错,但放在苏家的纱縠行中却不算出挑,当初是你与苏轼一起要帮助我们母子两人的吧”

苏辙不置可否笑了笑,道“陈师兄,你说这些就太见外了。”

“一开始我钦佩你的勤奋,后来更是敬佩你的人品。”

“若无此机缘,我们也不会深交。”

“无功不受禄,这一贯钱你们又不是白白收下的,不过是先给钱后交绣品,又何来道谢一说”

去年年底遇上雪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甚至生生饿死、饿死,陈太初知道,除去苏家最开始送来的一贯钱,苏家后来又送来过两次钱,若非苏家送来的那些银钱,他们母子早就没命了。

陈太初摇摇头,正色道“话不是这样说的,其中缘由,你我都清楚。”

“大恩不言谢,我如今能力有限,有些感谢之言说了也是冠冕堂皇,是假大空,索性就不说了。”

“但今日我还是想与程娘子磕个头。”

他想,只要苏家兄弟有需要,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

苏辙看着他一脸正色,便只能道“既然如此,我就带你去见见我娘吧。”

两人很快行至书房。

此时,苏八娘正跟在程氏身边学打算盘,当初她跟在程氏身边启蒙,如今程氏忙了,家中有个夫子专程教她学问。

就算如此,程氏依旧没放弃对苏八娘的教导,甚至还教她如何做生意。

用程氏的话来说,有银钱傍身乃立世之根本,多学些本事傍身总是好的。

可惜苏八娘向来对这些不感兴趣,她只对煮茶有兴趣,如今窝在程氏身边死乞白赖道“娘,我是真的对这些没有兴趣,我又不是那等非要过好日子的赚那么多银钱做什么”

她正说着话,苏辙就带着陈太初走了进来。

她攀着程氏的手连忙放了下来,坐直了身子。

苏辙上前解释道“娘,八姐姐,这就是我与六哥时常说的陈太初陈师兄”

陈太初的名字,在苏家已不知道被提起过多少次。

别说程氏,就连苏八娘都已如雷贯耳。

苏八娘认真打量着眼前这人。

只见这人虽衣衫褴褛,却是脊背挺得笔直笔直,更是毫不犹豫朝程氏跪了下来“多谢程娘子救命之恩,您的恩情,太初与娘是没齿难忘”

程氏眼瞅着陈太初冲自己磕了个头,忍不住将这孩子扶了起来“好孩子,起来吧。”

“你娘的女红的确是不错,做出来的绣品是一等一的好,我也是按照实际的工价结给你们的,我们是钱货两清,谁都没占谁的便宜”

可不管她怎么说,陈太初心中都认定苏家两兄弟与程氏都是自己的大恩人。

等着苏辙将陈太初带下去后,苏八娘只道“这陈太初长得和我想象中一点都不像,他长得还是怪好看的。”

“八郎说的没错,这人虽出身微寒,但一看就知道以后能大有所为。”

程氏听闻这话,是若有所思。

而跟在苏辙身后的陈太初并无太大感觉,只觉得方才一瞥,那苏家八娘长得真是好看,就像是天上的仙女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苏辙与苏轼当真如张易简道长所言,每日就是吃吃喝喝玩玩。

程氏听苏洵说了张易简道长给孩子们放假的缘由,所以也是难得给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每天十文钱的零花钱,叫两个孩子闲来无事去买零嘴吃。

苏轼只觉得自己这小日子过的是快活似神仙。

苏辙也就闲了二四日,又开始每日看起书来。

甚至遇上自己一知半解的内容,他前去罗家时还会请问罗慎之。

只是他统共问了罗慎之两次问题,罗慎之都是对其一知半解,苦笑着道“八郎,以你的学问,考个秀才回来是绰绰有余,这个问题对如今的你来说太过深奥,甚至对我来说也知道的并不清楚。”

“不如这样,等我去书院问过我的夫子后,再来问你解惑如何”

苏辙连连称好。

他与罗慎之相处的时间虽不长,但愈发觉得自己这大姐夫是个实在本分之人

等着苏辙两个问题弄明白之后,则与苏轼两人一起参加了童试。

童试,又叫县试,以县或府为一单位进行人才选拔。

苏辙上辈子好歹也是“考神”,可头次参加北宋大型考试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可等他进场一看,却发现这考卷上的内容着实不算难。

他略一沉吟,就下笔如有神,齐刷刷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