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旦他不在了,他培养出来作为引导风向的榜样也不在了,又如何能持续维持下去呢
所以该怎么处理呢
他思考着夺门一党现在应得的处置。
“世袭国公还封号为忠”
朱元璋脑门青筋直跳就这种货色也配封个国公
徐达在地底下听了都得直骂晦气
“可不是忠诚吗”
朱棣也感觉自己岳父的位置被人玷污了一般的不爽,整个人开始阴阳怪气起来“为了那堡宗复辟,他可都背叛了一手把他从罪人之身重新提拔起来的景泰啊”
于谦、王文以谋立外藩的罪名被杀;都督范广因为骁勇善战被石亨等嫉恨,在于谦死后也被诬陷为参与谋反而被杀;已经被罢黜昌平侯爵位的杨俊,因与英宗有过节而在张軏的告发下被杀
仁宣时期士人对皇帝的信任之感被重臣,尤其是于谦的死亡彻底戳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朝廷之外重新寻找生命的寄托,产生了“要么退隐自适以全身远害,要么奋身投入做一次政治的赌博”的二极心态。
景泰年间的旧阁臣和九卿,除了吏部协理部事的尚书王翱在李贤的建议下被堡宗留任外,其他全部被清理出了北京,一派贤臣能臣无处可用。
在景泰年间特务活动较为收敛的锦衣卫,在堡宗的支持下又重新放纵起来。横行霸道,捏造冤案,原本清明的政治风气瞬间重又败坏下去。
武官的地位,随着堡宗后来清理夺门一党的进程,日渐又低落下去,宦官和内阁与皇权的关系则越来越密切,此后内阁和宦官的斗争与调和则成为明代政治斗争中常见的现象。
天幕说出来的语气依旧很平静。
可是于谦抬眼看着那一幕幕的画面,听着那一句句轻描淡写也遮掩不住严重性的评价。
他在内心问自己
如果上皇复辟是这样的结果,你打算怎么办呢
于谦忠于的是这江山社稷,忠于的是这天下黎庶,在乎的是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的崇高理想与信念。
所以他在土木堡群龙无首之际支持郕王上位,所以他在被后世暗暗影射可能坐视政变发生的时候仍能不动如山。
他可以理解那时自己的想法反正最后还是还位上皇一脉,他为了天下稳定,何必举手反抗呢
可是未来的现实告诉他,皇位之上坐着的是谁,对于这个天下来说,太重要了。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堡宗两次不加遮掩地表露出自己的卑劣之时,哪怕他因为废除了殉葬,而被一些人努力洗白,他实际上在人格上已然无法称之为处在一种正常的区间之中了。
朱祁钰当然不是最好的那个,可是他足够真实,足够认真,足够努力地想把这个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于是当他在倔强地活完了自己过于短暂的三十年之后,那突然破碎的理想和挣扎落地的碎片才会显得那么让人怜悯。
景泰君臣的故事是戛然而止的,
而未知才更让人容易幻想。
尤其是当明朝之后的皇帝,一个个要么修仙,要么不上朝敛财,要么当木匠的时候,作为对比,很难不让人回首,幻想一个更为美好的走向吧
天幕的光终于完全暗淡下来了,只留下仿佛烛火一般遇风摇曳的光点,在明明暗暗之后熄灭了。
它消失了。